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发布,如何把握这个时代机遇?

来源: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6日

临近2017年,智能制造领域又出大新闻!12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南京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从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强势提出“恢复美国制造业,把国外工厂搬回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的主张可以清晰看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实实在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物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商业模式带来的跨界竞争,对全球传统制造行业形成了不断的冲击和挑战,使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球制造企业普遍面临严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产品本身上,还体现在客户体验和企业运营上。


如何面对挑战?制造企业应基于全联接来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全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这需要:


首先是规划:面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集成是基础,全数字化运营是核心;要实现“工业4.0”,制造企业需要经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4个阶段,要走的路很长,不能急于求成。在节奏上,要有清晰的目标、进行长期规划,在重点方面要先突破,在薄弱环节应先补课;而在方向上,要站在客户需求和企业经营的视角来看待这次制造升级的价值贡献,从而牵引制造转型和升级的实施方向,避免不创造价值的“自动化”环节。


其次是行动:制造企业要打好基础、扎实补课,对必要的自动化环节要立即进行补课;依次对业务流程进行端到端梳理,确保业务流端到端打通;着手打通产品设计与制造数据流,将设计参数转换为生产阶段可自动识别的数据,在产品设计阶段完成虚拟化的数字制造和工艺验证等试制验证活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


最后是持续:制造企业要面向未来的架构构建制造流程和IT系统,要向未来HAE云架构演进;按照规划来持续开展本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工作。


所谓智能制造,指的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以及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


智能制造的价值体现在大规模客户化定制场景下缩短供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和运作成本,以及提升质量和客户体验等方面。在智能制造价值的牵引下,华为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愿景——AI³,即研发集成(R&D Integrated)、横向集成(Integrate Horizontally)、垂直集成(Integrate Vertically)和自动化(Automation)。


1.研发集成

产品是制造的价值创造载体,研发集成是将产品从想法到商业变现的全过程(想法、预研、技术开发、产品规划、产品立项、产品实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系列业务活动、数据和IT系统等进行端到端打通和无缝集成。


产品开发的简单化、模块化、平台化和标准化是构建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


2.横向集成

构建企业与客户、与供应商的无缝联接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土壤环境。横向集成是指将各种用于不同制造阶段的业务活动、数据和IT系统集成在一起,这其中既包括企业内部能源和信息的配置,也包括不同公司间的配置。


横向集成的目标是建立与客户业务流一一对接的端到端流程,并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柔性强、响应快且运作成本低的提供端到端集成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3.垂直集成

垂直集成是指将不同层面的业务流、数据和IT系统集成在一起,借助MES和DCS实现业务系统与物理设备的对话,实现大脑对末梢的闭环控制和资源动态配置。


现实中,很多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往往充斥着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无法支撑智能制造。BOP(Bill of Process)定义了产品的装配顺序以及工位所需的物料、设备、工具、人员、时间、物流流向、作业方法、质量控制策略、差错手段和价值流等;同时,BOP也定义清楚了产品(Product)整体或其每个部分能够生产出来并达到设计要求需要用什么样的工艺、经过什么样的步骤(Process)?这些步骤/过程又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资源(Resource)、需要多长时间(工时定额)?从而实现了设计和生产贯通的工艺结构化,是构建数字化企业的核心数据。


4.自动化

自动化是智能制造不可跨越的阶段,结合自动化装备的机器视觉与力觉控制、智能传感器、自适应夹具、软硬件快速换线与重组以及智能配送和上料系统来开发智能机器和单元,以适应高柔性的制造需求。


AI³可以驱动智能制造,实现全流程业务的实时处理、安全可控和透明可视,但要实现AI³,必须以New ICT技术为基础、以ROADS体验为目标构建向客户、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这5类用户的全联接。


ROADS体验相对传统体验的变化


5.类用户是指客户、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是全联接服务的受众。全联接则指人、业务、知识与物这4种对象相互间的联接,包括人与人、人与业务、人与知识,人与物、物与物。


全联接的目标是面向5类用户提供ROADS体验,而这需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移动、VR/AR和IoT等新ICT技术来支撑。


华为以领先的New ICT技术和系列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实践和业界最佳实践构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支撑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无边界协同研发解决方案:实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50%、研发效率提升30%,且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融合解决方案:实现产品设计快速向制造迁移,试制周期缩短15%;试制前移,构建“仿真+BOP”的PLM数字化系统,试制问题减少50%。


供应链生态协同解决方案:聚焦计划集成、供应链生态以及全球供应网络建设,构建自适应能力,重点解决与核心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EMS)之间的计划、运作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协同,增强对供应商的把控、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供应风险,使供应链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智慧环境保障解决方案:基于华为物联网平台打造,实现物理设备快捷接入、灵活行业应用集成以及高效数据管理,支撑对物联网设备的全面感知,支持工业互联和园区物联网等场景。


敏捷智慧平台解决方案:采用融合、共享和弹性的云计算架构,安全、可靠地联接研发网、办公网和工业网,支撑企业的全球协同办公以及业务的敏捷、快速和多样化发展。



1  
阅读数量(2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