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新型纺纱专件如何提高成纱质量?

来源: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7日

在纺织行业日益激烈竟争的时代,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用户标准也越来越严,很多企业在不断更新设备的同时,采用新型纺纱器材,并根据不同纺纱器材的性能特点配置相适应的纺纱工艺,产品质量得到了稳定提高。笔者从上下销、新型集合器、压力棒隔距块等方面对其性能特点进行了说明,分析探讨了纺纱器材对工艺的要求及适应性,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1.新型上下销选用


1.1 碳素上销


我公司现在选用的上销有DL14270,与以前使用的SX3-6833T相比,DL14270钳口面由1.7 mm加宽到3.5 mm或4.0 mm,这样可以加大胶圈钳口压力,钳口压力大小直接影响须条的紧密度和浮游纤维的控制,根据这一特点,能够适应现代新型粗纱机重定量、大捻度对细纱的要求,可以更好的握持纤维,使纤维变速点稳定,减少因牵伸力增大而引起上销组合件的震动,防止机械波产生。


为此我们对两种钳口面宽度的上销进行纺纱试验(下销为新型下销),品种为C 16.2 tex针织纱。


上销钳口面宽3.5 mm与1.7 mm相比,条干下降近0.5个百分点,细节、粗节明显减少。


1.2 新型下销


下胶圈销分为传统下销和新型下销,两种下销几何形状不同。从设计角度分析,新型下销其特点在于,拱形弹性层面加宽,比传统下销宽1.5 mm,钳口平面宽度缩短2 mm,其几何形状对加强胶圈钳口的摩擦力界十分有利,有利于控制胶圈钳口浮游纤维,有利于胶圈中部压力增加,使进入胶圈钳口的粗纱紧密度增强,控制纤维的提前变速,有利于条干均匀度。新型下销控制纤维的能力较强,对于纤维整齐度差,短绒多的原料其优势较明显,能改善生产环境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纺整齐度好的化纤原料时,成纱质量有所改善,但优势并不明显。下销的前缘改薄而平台位置相对下降,减少了纤维对胶辊的反包围弧,有利于控制纤维运动,改善成纱质量。由于该下销对胶圈中部的控制力增强,工艺上要求前罗拉钳口的握持力同时增加,否则容易出硬头纱。


从试验可知,新型下销比普通下销在成纱质量上都有提高,纺棉品种比整齐度好的纺粘胶品种优势更明显。


1.3 上下销的合理优化工艺配置


我们使用的上销DL14270其钳口面宽为3.5 mm和4.0 mm,下销有新型下销和普通下销,根据各自的性能特点,通过试验可知,合理的上下销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很大。试验分四组。品种为C 18.2 tex经纱。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钳口面宽为3.5 mm的上销和新型下销工艺配置、钳口面宽为4.0 mm的上销和普通下销工艺配置比较合理。


2.新型集合器的选用


2.1 新型集合器性能特点


我们大量使用的集合器是框型吊挂式新型集合器,与传统线接触型集合器相比,新型集合器散热空大,使集合器与胶辊在运转摩擦中易散热,减少了胶辊发热静电吸附纤维的现象;曲率半径大,与胶辊的接触面增大,不易跑偏,并有利于使用大直径胶辊;重量重,经称量,线触型集合器为1.01 g/个,新型集合器为1.29 g/个,比线触型重0.28 g/个,同时高度比线触型集合器高1 mm。因此,新型集合器搁置稳定性增强,运转中重心稳定,集合器游动灵活,解决了集合器轻浮而跑偏的问题。


2.2 集合器的使用与工艺适应性


集合器开口的大小要适应纺纱号数、牵伸倍数及前罗拉胶辊钳口和集合器的距离;集合器的安装与浮游区长度有关。


浮游区长度10.5 mm安装集合器时浮动间隙小,集合器不易游动,碰胶辊胶圈跑偏和积花,产生断头和条干恶化。我们将中胶辊后置2 mm,浮游区改为12.5 mm后,集合器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集合器间隙大小还和前胶辊直径大小有关,胶辊直径大,上销前沿到胶辊外圆表面距离短,集合器间隙小;胶辊直径小间隙大。当影响到集合器游动时可适当调节前胶辊前冲量或中胶辊位置。


由试验可知,选用新型集合器毛羽H下降显著,成纱条干CV、千米粗节、细节、棉结都有显著改善。


3.压力棒隔距块的使用


压力棒隔距块是在细纱主牵伸区采取附加摩擦力界的工艺措施,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使用机理是利用摩擦力界的作用控制浮游纤维的运动。


通过试验,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成纱条干CV下降近1个点,千米细节、粗节、棉结都有下降,效果明显,但是毛羽H有所恶化,管间CVb有所增加,2.75压力棒隔距块出硬头严重,断头多,工艺技术需要作调整。


3.1 毛羽问题


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毛羽增加,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压力棒将浮游区分成两部分,加强了控制,有利于后弯钩纤维的伸直,但前弯钩经过压力棒时弹性回复力大,形成乱纤维,致使加捻卷绕中纤维外露形成毛羽。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使用小口径导纱钩;不影响断头的情况下加重钢丝圈重量,做好三同心;采用低硬度胶辊,加强对纤维的控制。调整后毛羽H指标改善,品种为C 18.2 tex经纱。


3.2 出硬头问题


压力棒将浮游区分成两小浮游区,长度缩短,控制力增强,容易出硬头。从减少牵伸力、增加握持力方面解决,可以增大压力棒隔距块,也可以采取“两大一小” (大的后罗拉隔距、大的后牵伸倍数、小的粗纱捻系数)工艺,出硬头现象能够得到解决。


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成纱质量指标都有所改善,通过工艺、技术调整,毛羽指标、出硬头现象得到了解决。但管间CVb增大,其具体措施需要从设备等各个方面加以控制。


结语


每一种纺纱器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每一种器材在更新发展中都有独特的性能。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在使用纺纱器材时要考虑与工艺技术的配合、与工艺适应性的要求,充分发挥纺纱器材的作用,促进品质更好的提升。



1  
阅读数量(8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