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走近青岛纺织的郝建秀小组,当看到她们的手时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7日
在青岛纺联齐意纺织有限公司的细纱车间里,一名值车工正在细纱机前捻纱,她的主要工作是避免出现断线、疙瘩等疵点。

“郝建秀小组”成立至今近63年,历经9任小组长……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了小组的光荣传统,并努力把时代赋予纺织工人新的使命融入到工作当中来。

近日,记者走进“郝建秀小组”的工作车间,感受新时代纺织工人的精神风貌。

值车工接头、换纱要求“稳、准、快”。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小组每天的班前会必不可少。“郝建秀小组”成员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开班前会。图为第九任小组长姜玲在为组员安排一天的工作。
“郝建秀小组”成员都是单位的业务标兵。为了达到单项接头动作的“稳、准、快”,练习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拔管、接头,每分钟上万转的锭子用手一遍一遍地拔,偶尔握不住就被木管烫伤。接头时不断地练习掐头,食指被纱线勒出一道道血口子,钻心地疼。

小组成员向记者展示粗糙、带有伤痕的双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乎每个小组成员都提到了“练兵”二字。为了带好新人,“郝建秀小组”坚持岗位练兵与业余练兵相结合,大家每天早来晚走,下班后自觉在车挡练兵1、2个小时是经常的事儿,“以老带新”的模式使新人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并在多次操作比武中名列前茅。

“手中线、身上衣。”织女用灵巧的双手纺织出来的丝线过于纤细,有时用肉眼几乎很难分辨。

纺织女工手上的勒痕。

经常被木管烫伤的食指,即使妙龄肌肤也变得粗糙。

“郝建秀小组”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标杆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小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保持了“全国质量信得过小组”称号。


为了保证纱线质量,细纱车间里常年高温高湿。无论寒暑,纺织工人都身着短袖工装工作。即使如此,一个班次下来,也不知要汗湿几回。

1951年,国庆宴会期间,周恩来总理为青岛纺织工人杰出代表郝建秀签名留念。(资料)

郝建秀小组班前会。(资料)

1  
阅读数量(99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