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发展有阵痛,终究向光明”——温州企业家的甜蜜与烦恼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许晟 安蓓 魏一骏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大本营”,位于东部沿海的温州是观察中国经济变化的一个窗口。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上,温州的企业家们有哪些甜蜜与烦恼?

记者见到福达合金董事长王达武的时候是早上九点半,他刚完成每天例行的40分钟走路、40分钟游泳锻炼,看起来气色不错。

“我们企业一直坚持‘一米宽,一百米深’,要在有限的领域里做到专精。”王达武说,企业生产的新材料开关触头品质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德国、日本同类产品,虽然今年上半年受原材料波动影响,利润有所下滑,但企业仍处在健康发展状态。

记者走访发现,在温州,像王达武一般自信的企业家还有不少。正是他们的企业,带动温州经济走出低谷。

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5182.82亿元,同比增长11.2%,创近5年新高;今年1至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当前温州企业手持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和持平的占85%。

观察这些企业可以发现,他们过去几年大多持续投入转型升级,研发、技改投入资金通常占到营收的5%左右。

“虽然本地人力成本急速上升,但我们不害怕东南亚等地的廉价劳动力竞争。”制鞋企业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圣能说,这是因为过去几年康奈集团一直在进行机器换人、私人定制升级。

目前,康奈已经在全国铺设60多台量脚仪,收集了200多万人的脚型数据,一天有200多双定制鞋出厂;在产能有所扩张的前提下,通过机器换人替换一线生产工人1000多人。

“现在大家都知道不升级就会被淘汰,做了升级就能活得比较好。”温州市黎东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敏说,企业已完成改造升级,足以支撑企业下一个10年的发展。

在企业家们看来,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企业自强的内因,政府的扶持也不可或缺。

比如,温州市成立信保基金帮助企业融资,促进政府为小额贷款做担保,目前信保基金累计使用金额达78.45亿元,有2万多家企业受益;

正在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80%以上的审批部门,通过优化流程,共减少申报材料223件、办事环节240个,提速率达51.2%;

还有,“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将更多涉企证照与营业执照整合,截至目前,温州市共办理“多证合一”接近15000件等。

不少企业家们在感受转型升级带来甜蜜的同时,融资、人才等问题仍是他们难以摆脱的烦恼。

“我有三家公司,除了福达合金已经上市,其他两家是研发新材料的,这两家企业的融资就比较困难,银行就算给我们贷款,利率一般也要上浮40%。”王达武说。

普通劳动力、高端人才两端缺口都在变大。“普通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在上升,我们厂一线工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0岁。”温州市珍瑾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微说,这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压力很大。

“吸引高端人才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城市配套,上学、就医等全方位的生活品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贤理说,企业有北京信息中心、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主要还是布局在人才密集的一线城市。

过去几年,温州经济陷入担保圈、炒房等风波,企业主体也经历了残酷洗牌。但在温州地区的企业负责人们看来,“发展总会有阵痛和艰难,但终究会走向光明”。

温州经济如是,中国经济亦如是。



1  
阅读数量(64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