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2005年我国纱产量将达750万吨

来源: 发布时间:2001年07月04日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在2001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提出,到2005年我国纱产量将达到750万吨左右;棉花因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及纺织产品结构的调整,使用比例将比现在有所下降,约为60%左右。 朱兰芬说,2000年,我国棉纺织工业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生产和销售保持高速增长,全年棉纱(含混纺及化纤纱)总产量达657.5万吨,同比增长16.2%;棉布(含混纺?交织及棉型化纤布)277.25亿米,同比增长11%;全年棉纺织耗用原料710万吨,其中耗用棉花440万吨,占总量的62%;产品销售收入为1689亿元,同比增长21.36%,占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的20%;利润总额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407.66%,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8%;棉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达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  朱兰芬分析认为,去年我国棉纺织工业出现较好形势是国内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是国际经济增长态势拉动了棉纺织品的快速增长,内部因素则主要表现为: 一、由于国家釆取了总量控制的政策措施,压缩了过剩的生产能力,改善了供求关系,为纺织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条件。1999年共淘汰落后纺锭近1000万,约占生产总能力的23%。  二、国家釆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降低利息,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 三、国内棉花供应价格基本上和国际接轨。以1999年为例,10月份我国327标准级棉花供应价8500元/吨?以后我国棉价因供求关糸变化,棉价逐渐上涨,2000年基本和《棉花展望》A指数保持相对平衡。  四、棉纺织行业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強。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1997年到1999年共压缩淘汰了940万落后棉纺锭。与此同时,又陆续引进了棉纺织先进设备,使棉纺织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扩大应用,保证和提高了纱、布等初加工产品的质量,为后道深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朱兰芬还认为,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对于国内棉纺织行业而言机会大于挑战。虽然世贸组织《纺织品服装协议》(ATC)为我国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78%为非配额产品,被动配额产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22%。即使到2005年以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进口国的特别保障措施制约。因此,入世在短期内可以带来的出口贸易增长是十分有限的,从中长期来看,纺织品服装出口取决于我国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本信息转自<a href="http://www.cntextile.com/" target=_blank class=g4>中纺网络</a>

1  
阅读数量(77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