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东桑西移”为重振西南蚕桑业带来良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00年11月24日
针对东部蚕桑基地缓慢萎缩的状况,今年,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农业部决定实施“东桑西移”计划,对蚕桑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业内专家认为,此计划的实施将给一度衰落的川渝蚕桑业带来再度辉煌的良机。 据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吴大洋介绍,我国蚕桑生产在90年代初曾是江苏、浙江和川渝“三分天下”,由于老桑园被淘汰、修建公路和水利设施以及其他高收入项目的吸引,各地的蚕桑基地面积逐年下降,东部沿海地区的降幅尤大。桑园面积的大幅减少已制约了我国丝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他指出,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蚕桑生产也有与我国同样的经历,最终把蚕桑产区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稳固了丝绸业的发展基矗专家认为,甘肃和宁夏近两年蚕桑生产异军突起,是因其有很好的气候条件,但水和土地面积等基础条件太差,也决定了他们在近年内不大可能形成更大的种养规模。而川渝两地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重振蚕桑业很有希望。首先,川渝两地有良好的蚕桑生产基矗川渝农民历史上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技术培训的底子较好;川西、川北、渝东三峡和武陵山区等地昼夜温差大、气候凉,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好地方;川渝两地劳动力廉价,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较高。其次,有“东桑西移”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陕西、云南、甘肃、四川、重庆等地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今后每年将有一定额度的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投入,有关部门还将在推广方格簇等一系列技术方面给予重点指导、扶持。第三,正逢“退耕还林”好时机。西部大开发使川渝两地数百万亩坡地急待退耕还林。桑树根系发达,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很明显,是退耕还林的好树种,重庆和四川已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种桑养蚕。如重庆市政府已要求各区县将茧丝绸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并将桑树作为退耕还林的树种,纳入补助范畴;四川省也在攀西、广元和绵阳等地,将种桑养蚕列入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专家强调,国家鼓励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川渝蚕桑扩建生产一定要高起点、分步骤,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地域选择。以往川渝两地的蚕桑基地多建在沿江河谷一带,高温多湿,温差小,蚕茧质量不高,如今的建设应选择自然条件好、管理体制顺的地区,如西昌、绵阳,使投入有保障。二是扶优扶强。严格压缩茧丝绸加工能力,淘汰低水平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借鉴江浙经验。设立专门的茧丝绸管理部门,彻底改变目前川渝两地部门分割、农工贸三家不能协调发展的被动局面。四是积极吸引东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1  
阅读数量(40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