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创造式”生存——日本纺服产业转型启示

张榆莹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0日

  毫无疑问,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战略目标。然而,如何完成这一跨越仍是现实命题。解析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的六十年发展阶段与转型步伐,或许能给业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从中发现机遇和挑战。

  近来,关于日本服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引发了各界对于日本经济走势及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讨论。部分观点一致认为,日本这个亚洲老牌奢侈品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日本纺织服装产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实际上,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纺织服装产业近十年一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面。不过,尽管由经济低迷带来的市场冲击显而易见,但也让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的变革时代提前到来。如今,致力于“日本创造”的全新产业面貌令世界瞩目,其注解是专注于高品质的纺织材料及时装创意。

  危机影响下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奥秘何在?日前,日本JFW JAPAN CREATION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作出解答。据介绍,JFW的全称是日本时装周促进机构,全球知名的东京时装周由其主办,JAPAN CREATION则是该机构主办的日本创造纺织品博览会,旨在推广高技术、高时尚的日本纺织品。

  60年产业巨变

  “在日本,纺织时装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已经经历了约半个世纪。”日本JFW JAPAN CREATION事务局长川岛朗回忆说。

  二战以后,纺织业被视为和平型产业,作为引领日本复兴的重要一环备受政府重视,最先开始走上复兴之路。上世纪50年代纤维产业迎来了首次大丰收,纺织生产行业的生产力在这一期间急剧进步。那是上游引导业界的时代,日本自此建构纺织、化纤的生产基础。

  随后的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主要输出地美国对纺织品实施进口管制,日本纺织产业面临困难时期。而另一方面,服装企业以极具生命力的姿态开始渐露头角。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等设计师开始活跃于时装界。1975年,第一届东京时装周成功举办。至此,在世界时装界,日本稳占一席之地,获得时尚发布权。上世纪80年代,日本迎来真正的“服装时代”,步入高速发展期。

  然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提高,日本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特别是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产业规模不断萎缩,纺织企业缩减生产设备,加快了生产业务向中国等海外转移的速度。同时,周边国家纺织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日本纺织业在价格、质量上的优势消失殆尽,其中中国纺织产品对日本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据统计,日本在2003年度进口服装总量为32亿5000万件,其中原产于中国的产品接近30亿件,所占比例高达91%。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一些著名的纺织企业及产业集聚地提出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为突破口振兴纺织业的思路。这一呼声被列入日本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2007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分短期(1年)、中期(3年)和长期(10年)三个阶段提出产业战略目标。短期目标包括:加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原材料与制品的规格制定、生产和销售功能,促进新事业的创造。中期目标重在“促进感性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创造能力的服装产业集群”,对长期目标的描述则是:“加强日本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能够培育出大批世界级品牌的体制”。

  川岛朗表示,在这一创新理念的支撑下,日本纺织行业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同时在时尚性方面也诞生了世界水准的产品。比如,在奥巴马总统的就职仪式上,第一夫人米歇尔所穿着的NINA RICCI开襟羊毛衫,就使用了佐藤纤维纺织的特殊马海毛纱,这一粗细不到以往产品一半的马海毛衫,受到欧美设计师品牌的极高评价。


1  
阅读数量(91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