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2007中欧纺织贸易摩擦将再度升级

冯小青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0日

  刚刚过去的2006年间,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其中,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一案最为典型,从10月7日起,中国涉案企业中除1家因获得市场经济待遇被征收9.7%的反倾销税外,其余企业均被课以16.5%的反倾销税,这将影响到中国7万制鞋工人的就业机会;10月初,欧盟业界正式向欧委会递交申请书,要求对我国出口的亚麻布发起反倾销调查;12月份,欧盟又试图把劳工条件作为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谈判的筹码。

  诸多事实表明,在处理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上,欧洲人的态度愈来愈强硬。

  贸易逆差是摩擦频繁的导火索

  中欧之间的贸易逆差显然是导致贸易摩擦频繁的直接导火索。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室主任李钢认为,中欧贸易摩擦增多,和欧盟东扩后内部发展不平衡及对产业转移准备不充分有关,欧盟新成员有意承接一定的产业转移及南欧对产业的保护,致使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投赞成票的明显增多。  在服务贸易方面,欧盟对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跨国公司绝大部分出口被包括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相当多的出口利润落入了跨国公司的口袋,又汇回了总部,而欧洲投资者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2007年贸易摩擦更趋多元化

  2007年,中欧在各个领域仍存在发生贸易摩擦的较大可能。对于欧洲人来说,各种贸易救济手段的运用将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压力,反补贴调查也有可能抬头。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首当其冲。2005年的纺织品争端以及2006年的鞋争端,已经给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出口竞争的传统方式在欧盟市场遇到了障碍。

  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摩擦或将抬头。在对华贸易政策文件中,欧盟大篇幅提及知识产权等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实际上,欧洲人正在警告中国人,知识产权有可能成为双方贸易的雷区。早在2006年11月份就曾传出消息,欧盟要联合美国、日本、加拿大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而知识产权也成为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文件的关键内容。

  反补贴调查可能浮出水面。2006年以来,欧美对中国补贴问题频繁表示关注。4月份,在WTO对中国进行贸易政策审议时,欧美等国要求中国澄清补贴计划。10月份,WTO补贴与反补贴委员会首次评议中国关于工业补贴的说明时,欧美认为中方的说明缺乏足够的透明度。11月份,美国针对中国铜版纸发起反补贴调查,这也许会给欧盟做出一个坏榜样。

  改变贸易增长方式是应对之本

  当然,相对于中欧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以及这种扩大给双方带来的收益,中欧贸易间的摩擦所占的数额仅仅是一小部分。未来可预见的贸易摩擦,并不会使中欧关系发生大的逆转。

  2006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上的份额稳中有升,其中服装出口价格增长17%。同时,中欧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  面对外在压力,我国纺织企业亟需加快改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步伐,进一步改变量增价低的做法,提高纺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第一纺织网


1  
阅读数量(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