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1年四川蚕桑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洪珍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四川省蚕桑产业将围绕全省农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围绕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民增收,在蚕桑基地建设,推进现代蚕业发展,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为此,提出2011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千亿增收工程”实施,以科技为支撑,以法规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努力把我省蚕桑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和现代蚕桑产业的示范基地。

  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户营规模由零星向适度规模转变,生产模式由单一蚕业向立体农业转变。技术应用取得三项突破,即良种推广取得突破、省力化技术取得突破、丰富产品结构取得突破。体制机制上实现三个创新,即创新发展投入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桑树资源流转机制。在保障措施上健全三大体系,即良繁体系、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

  (二)目标任务:2011年全省生产蚕种190万张,发种220万张,产茧152万担(7.6万吨),蚕桑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蚕业为全省农民实现人均增收5元。

  (三)主要举措

  1、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带建设。按照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连片规划,集中发展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攀西、川南、川中北三个优势蚕桑产业带,进一步引导全省蚕桑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着力扩大户营桑园规模,大力培植适度规模经营的蚕桑专业户。鼓励和支持地方发展精深加工,发展蚕丝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2、着力建设生态高效蚕桑基地。按照发展高效立体蚕业、实现粮经协调发展的要求,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建成“亩养四张蚕,年产三担茧、年收千斤粮,开发桑资源、收入上万元”的高效蚕桑基地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成为“千亿工程”的重要支撑产业。充分发挥桑树的生态功能,在荒坡荒山,以及江河消没区域、石漠化区域大力栽植“绿化桑”,适时发展养蚕生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12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