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十一五”科技推动纺织大国迈向强国

洪珍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围绕“28+10”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中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均增加了近2倍;全行业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累计奖励622个项目,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每年增加1000余项。

  纤维材料技术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成效显著,一批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化取得突破。

  碳纤维、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等生物质纤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正在进一步开发系列品种,扩大应用,多数技术及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芳纶1414、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已取得中试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产业化生产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新型聚酯PTT树脂合成已经过中试实验,纤维生产加工及产品开发实现产业化生产。国产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化纤产品功能化、差别化水平提高。

  纺织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进步明显

  “十一五”期间,棉纺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新技术的国产化攻关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09年棉纺行业精梳纱、无接头纱、无梭布、无结化比重分别达到27.8%、65.4%、68.3%和46.8%,比2005年分别提高2.8、10.1、16.1和8.4个百分点。毛纺行业无结纱比例超过60%,大中型毛针织企业基本实现纱线无结化。精梳产品100%无梭化,粗梳产品80%无梭化,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桑蚕自动缫丝机的推广应用使生丝质量水平平均提高1.5个等级,应用比例由20%提高到85%。

  紧密纺、喷气纺、涡流纺、嵌入纺等新技术的采用使纱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天然纤维纺纱支数大大提高,纱线质量显著提升。

  面料加工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兴电子提花装置的大量应用、经纬编新型面料的开发、多种纤维的混纺交织以及织物结构的创新大大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我国棉纺、毛纺、针织面料及一批化纤面料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印染行业自主研发了活性染料冷轧堆前处理及染色、数码印花、涂料印花等一批印染新技术,大量采用了电子分色制版、自动调浆、在线检测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面料质量的稳定性和附加值。

  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较快

  一批节能、节水的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按可比价计算,纺织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约40%,节能新装备、新技术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棉纺行业推广采用节能电机、空调自动控制等技术,其中空调自动控制技术可降低空调能耗10%~15%。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节水工作取得进展,用水量最大的印染行业百米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由4吨下降到2.5吨,累计减少37.5%。在印染行业中开始大量推广应用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可减少水耗30%以上,生物酶退浆可节水20%以上,冷轧堆染色可节水15%。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34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