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100亿浙江民资转战棉花市场 棉价节节攀升

朱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5日

  节节攀升的棉价背后,活跃着浙商的身影。    “拎着现金收不着棉花。”身在新疆阿克苏的温州人黄志伟在电话里对记者大吐“苦水”,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市场疲软、棉花滞销,2009年棉花产量大幅下降而价格上扬,又导致棉农和加工厂惜售。    而在浙江游资的密集炒作下,1月4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棉主力合约CF1005以16600元/吨开盘,以16685元/吨收盘,较2009年12月31日结算价上涨160元/吨,成交355686手。    而随着棉价上涨,至少有100亿浙江民资撤离煤矿和房地产市场,正在转战如火如荼的棉花市场。近期,雅戈尔、永安、新湖、新世纪等资本大鳄增仓明显。    供需拉锯    “收购棉花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基本上是我们浙江人。”新疆浙江商会会长葛永品透露,目前北疆地区供销社完成收购计划的65%,兵团约为60%,轧花厂的加工进度在30%-40%。    由于大部分棉企仍在开秤抢收,致使棉农纷纷持棉待售。    葛永品说,北疆部分轧花厂“赌市场”心态浓重,也不打算在春节前出货,对棉纺厂的询价反应并不积极。一位温州老板同山东东营某用棉企业签定了3000吨皮棉供销合同,但并没有约定成交价格,而是随市场浮动适时调整,主要原因是难以确定皮棉出疆装运时间,担心后期棉花价格会大幅波动。    分析师指出,资源缺口,是导致企业恐慌和热炒的重要原因之一。据预测,2009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68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减少70万吨,降幅10%左右。从需求情况看,保守预计2010年产纱2500万吨计算,需纺棉1300万吨,产需缺口620万吨。    其次,是纺织产品市场回暖需求拉动。纺织企业生产恢复和补库需求,也造成了棉花紧张气氛。    2009年9月,黄志伟转掉位于山西大同的两处煤矿,带着数千万资金赴疆。“原以为可以赚点差价,现在看来没指望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99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