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00万返乡民工:“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吕缜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6日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忘记抗风险能力最弱的群体--农民工。目前,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还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失业大军。经济下行之势仍未见底,返乡农民工就业已经成为一道紧迫的社会难题。 

  "返乡潮"与"用工荒"

  2008年10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沿海农民工返乡潮。根据湖南劳动部门调研测算,今年将有280万在外省打工的湘籍农民工回湘。同样,地震和金融危机导致的两拨农民工返乡潮,也把200多万"川军"(农民工)"遣"回老家。

  为迎击"返乡潮",劳务输出地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但半月谈记者在湖南等地采访发现,与劳动力市场上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相比,一些企业却饱受劳力不足之苦。湖南郴州市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在纺织、餐饮、机械等行业用工缺口达2万多个。

  局部劳动力短缺,既有劳动力市场客观变化的因素,也有相关企业和劳动者的主观因素,此外还有政府工作因素。

  首先,从劳动力供求市场看,目前招工困难的主要是那些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环境差的企业。据四川省总工会调查,该省200多万返乡农民工中,82%有继续外出打工的愿望。

  其次,返乡农民工队伍分化,部分实现自主创业,部分消极等待。一些熟悉农活且年龄较大者,立足家乡田地开展承包经营。而新一代农民工宁愿待在家里等沿海就业信息,也不会到附近企业去找工作。

  再次,农民工自身素质与企业招工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即使在劳务输出地,企业招用新员工时,一般都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初级工以上技能水平,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虽然绝大多数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却有近一半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作用还未充分凸显。湖南一些用工不足的企业希望,当地政府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招聘会,为企业搭建用人平台,为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再就业舞台。

  "农村人"?"城里人"?

  据调查,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发社会矛盾--

  一是土地承包纠纷。许多人长年在外务工,家中土地或由本人或由当地村委会转租,返乡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又无法耕种土地,遂成为"剩余劳动力"。据了解,在四川返乡农民工群体中,目前有10多万人处于无工可做、无地可种的状态。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负担加重。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许多乡村都有相当比例的举家外出农民工,有些人家不仅土地转出去了,甚至连房子都倒塌了,但是户籍关系仍在当地。这些人失业返乡后,吃、住、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都很难自力更生,很可能形成新的贫困群体,增加当地社会事业负担。

  三是心态失衡。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大多初中、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基本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生活方式早已"随了"城市。劳务经济造就了他们"城里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身份上仍然是"农村人",这种巨大的落差易导致心态失衡,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过去四川各地各级政府考虑的是怎么把人输送出去,现在则要考虑大量的人回来后怎么办。"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劳办")主任吴祥玉说,现在应该考虑着手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社保、子女上学等多方面困难,将党和政府对返乡民工的关怀落到实处,目前四川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农民工返乡回流预警机制,即时掌握返乡农民工最新动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90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