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产业初现区域大转移

田甜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7日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今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空前压力之下,纺织产业近期出现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趋势。

  重压之下,纺织业优势仍在

  由于人民币升值、土地等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攀升,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加上国家大范围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因素的影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传统的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承受空前压力。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的海外买家接受了中国纺织产品涨价的事实,没有出现订单大规模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说。

  吕政在分析这一原因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制成品的出口国,其他地区无法替代中国的出口产量。另外,在企业的配套生产、规模生产以及工人的整体素质、生产技术上,中国仍然占优势,这一优势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很难在短期内复制。

  吕政认为,中国不可能像日本、韩国那样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中国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找到一条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出路。

  沿海接单,内地加工路径初现

  “尽管越南、印度等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给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挑战。但是更多的东部纺织企业选择向内地转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弥补方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

  在我国,东部地区和内陆地区有相似的文化环境和法律规范,对于东部的纺织企业而言,能规避投资风险。此外,近年我国内地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提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产业向内地转移,既可满足外需又可兼顾内需。

  20年前,我国形成了面向国际市场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纺织服装行业的运营模式。范剑平预测,今后,中国将会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共赢这样一个新型的纺织服装业的运营模式。

  产业转移,要科学不要盲目

  目前,很多内陆地区为了吸引沿海纺织企业到内地投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的较大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9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