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避开奥运风头 运动品牌着力“后奥运营销”

尉玲玲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1日

  虽然紧扣奥运主题成为诸多品牌当前策划推广活动的出发点,但为避免在各类品牌推广中被淹没,一些鞋企另辟蹊径,推出“后奥运营销”计划,打算在奥运会后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品牌推广投入,以求突出效果的最大化。

  近期,借着“海博会”的影响,赛琪在石狮服装城举办了“支持奥运,爱我中华百万签名”活动的开幕仪式。赛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建雷介绍说:“此次签名活动将在全国各地的专卖店展开,并于今年8月8日奥运开幕当天,展现这些最后的签名。”

  蔡建雷表示,与众多运动品牌争相在奥运前和奥运期间大规模投入不同,其针对奥运的策划,除了眼前的“百万签名”活动外,将把更多的资源与精力用在奥运会后。“我们准备在北京奥运会后再寻找一位奥运冠军来代言。”蔡建雷认为,奥运会后再找代言人,会更准确、更有效果,也会更有文章可做。

  同样倾向于“后发制人”的策略,另一运动品牌金莱克也有奥运会后再重兵出击的打算,目的是避开奥运期间诸多品牌的竞争高峰期。

  金莱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姚辉表示,面对当前大家同挤奥运快车的热潮,金莱克不会跟进,而是会选择在奥运会后再着重出击。“包括新的代言人、广告片等推广活动,我们都将在北京奥运会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姚辉说,“奥运会给体育用品行业带来巨大机会,但同时也引来空前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除了来自国内的同行,还来自国际大品牌。一些本地品牌选择在这个时候参与竞争,就得投入比平时更多的资金,效果还不一定明显,因此姚辉认为,从战术上来看,与其跟人家一窝蜂地惨烈拼杀,还不如奥运会后再有针对性地去使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德尔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何苦亦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奥运会对于国内市场来讲是世界性的,除国内品牌自己竞争,各行业的国际大品牌在这段时间也大规模投入,企业在这时候的投入不够大、亮点不够有特色,最后难免会被品牌推广的巨浪所淹没,花了大钱还达不到效果。

  “企业选择在北京奥运会后再加大投入,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某营销人士认为,奥运会提供给市场的热度只有短暂的一个期间,然而市场是长期的,企业需要奥运营销,也需要基于成本进行理性思考,更何况奥运营销并不一定要在奥运前或奥运期间举行。只要做好奥运题、做好策划,奥运会后也可以做奥运营销。

'

1  
阅读数量(5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