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一条纺织产业链的“通胀”考验

田甜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5日

  “过去一年间,染料进价已涨了15%至30%。”昨天下午,中国染料城经营户颜先生对记者说,进价涨了,作为下游的印染企业成本将跟着上升。

  入行20余年的颜先生,见惯了业内的风雨,但对这一轮涨价风带来的影响仍感担忧。一方面进货越来越难,另一方面下游客户付款速度也越来越慢,“以前要五吨货会给你发六吨,现在要五吨只能来一吨,以前销售后一个月就能到款,现在起码要两个月。”

  3月上旬,绍兴县钱清镇的浙江永通漂染有限公司将每米T/C布的平均加工价格上涨了8分钱。“不仅染料在涨,其他助剂也在涨,成本压力太大了。”该公司外贸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虽然众多印染企业称“已基本无利可图”,但织造企业却觉得印染业涨价太快。“印染价格从一年多前的1.4~1.7元/米,涨到如今的1.9~2.5元/米,服装面料出厂价却无法同步提价。”绍兴县天润织造有限公司孙副总经理说,原材料、人工等所有成本都在大涨,成品布价格却只有微涨,感觉像在夹缝中求生存。

  同样的感慨,出现在袜业、领带、服装等行业中,“去年以来,服装企业的利润普遍下降。”诸暨神鹰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绍兴制造业40%的产能与石油衍生品相关,随着石油价格的高企,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势必受到冲击。”市经贸委副主任商城飞分析认为,特别是化纤行业,对石油依存度大,产业起落相对明显。

  用工成本上升,是通胀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又一道坎。

  “企业配有4人一间的员工宿舍,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24小时热水供应,员工工资在同类企业中也属偏高,但即便这样,仍难以保证招到高素质员工。”一家织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还要上升一大截,企业负担很重。

  一边是成本不断高企,一边是国际议价能力无法提升。诸暨豪宇袜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地,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产品实施了提价,但国外客户不可能全盘消化上涨成本,导致出口利润率大大下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1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