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业“科学管理 节约创新”

肖光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纺织业举步维艰,而对这种局面,保生产经营,保企业生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辉县市太阳石纺织有限公司是在纺织企业兴盛辉煌的2002年底改制的。改制之后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令人难以承受,我们面对现实,以“困难大科学管理,利润薄节约创新”的对策,硬是坚持了下来。

  1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找出对策    由于我国加入WTO后,人们对纺织品出口的期盼,加上多数企业的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纺织行业的积极性,都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第一要务,竞相建厂扩产,全国纱锭很快从调整前的4000万枚扩展到7000多万枚,生产能力增长75%。而市场却因美国和欧盟的设限,出口受阻,原料上扬,出现效益下降的局面。这对纺织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已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我们没有逃避现实,而是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总的思路和对策是:直面现实、接受挑战;保证质量、抢占市场;增产节约、克惊化险;改革创新、渡过难关;薄利广销、生存为限。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见表1。表1 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指标20032004年以来至2005年主要数据于2005年同比备注2004 2005 两年合计 两年平均产量/吨2658632405325406094532472.45+22.1﹪销售/吨256543245732355.464812.432406.2+26.32﹪销售收入/万元38573.555778.152681108459.154229.55+40.59﹪实现利润/万元901505.9536.31042.2521.1-42.16﹪税金/万元1238.72284.126934977.12688.5+100.9﹪利税合计/万元2265.92444293353772688.5+18.65﹪

从上述主要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生产、销售、销售收入、纳税都有较大幅度递增,唯有利润大幅下滑。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经营决策是正确的,可行的,不仅保住了企业的生存,而且还有一定的利润,同时,对国家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培训职工  当今之世是知识经济时代,要赶上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加紧装备人的头脑,就是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教育人武装人,所以对职工进行知识培训,不仅是生产经营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近三年来,我们采取了请进来教,走出去学,以师带徒和技术比武活动等,对职工进行培养教育。  (1)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与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双休日,每年举办一期管理人员学习班,先后有134名学员结业,对促进科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高薪从上海八棉、安徽华茂、郑州三棉等厂家聘请8名技术人员,长期指导和帮助改进工艺设备,提高维修和保护设备的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对于请进来的这些老师,高度重示,生活上给了特别关照,工作上大力支持。  (3)到外地学习取经,先后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平顶山、焦作、湖北、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兄弟厂家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改进自己的工作。  (4)继续坚持技术大比武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比武活动,评出技术能手并给予奖励。  (5)坚持以帅带徒制度,开展“151”工程活动,每个一级技术操作手,一年带出5个一级操作手,带出的一级手再带出一个一级操作手。  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培养和教育,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科学知识水平,为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打下了基础。  3学好理论找差距,提高质量保生存  质量不上档,等于没市场,产品销不出,生存无希望。产品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质量过硬,就有了市场的通行证。为此,我们把培养职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作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基础。在上述多种办法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拟定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  (1)把好原料入厂关。严格验收入厂原料的质量,不合格的原料一律不准使用,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从源头抓起。  (2)加大拣“三丝”的力度。三丝是危害产品质量的重点。为此,我们先后从社会上招收了800名人员,经过培训,专门从事拣三丝的工作。同时三年来共投资240万元,购置5台三丝机,把好原料质量关。  (3)明确奋斗目标。上于我国加入了WTO,产品的质量必须与国际接轨。所以我们提出了立足本岗、眼观市场、苦练内功、保证质量。  (4)强化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因质量管理涉及的是全员性的,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到哪里追查责任。  (5)加大质量考核的力度,实行质量事故一票否决权,在检查质量的过程中,凡发现质量事故的班组和个人不得计先,对班组实行质量联产扣分的办法,个人出了产量事故进行罚款,并且每罚1元加扣1分。  通过以上一系列控制质量的措施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条干CV%值达到12.65,细节为1、粗节为20、棉结为78,单强CV直下降,百万米纱庇一般控制在200~400个,最少的有100多个。毛羽下降,强力提高。4市场要求什么就马上生产什么  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市场是瞬息多变的,尽管通过科学手段不断进行预测和分析,但也有预料不及的时候,所以我们实行小批量、勤调机、快生产、快销售。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虽然给生产安排造成许多麻烦,也只有生产围绕市场转,售价随着行情变,才能保证生产经营不中断。在2003年以前我们生产三大系列47个品种,现在我们根据市场变化,已研发了10多个新品种,目前已达到了三大系列57个品种。C80S纯棉纱填补了新乡市的空白。扩大产品结构调整范围,是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必由之路。由于我们坚持走这条路,不但巩固了老用户,而且逐步扩大了新用户。浙江绍兴原来只有2家用户,现在已发展到5家,江苏原有3家用户,现在已发展到8家,广东原有1家用户,现已发展到5家,同时在北京和武汉也开辟两家大用户,并且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市场扩大了,销售工作的步子就加快了,年年生产量扩大,每年产销量基本平衡,虽然利润薄了,但企业生存下来了。  5提高工效,减人增效  我们在培训职工,提高大家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了,根据提高工效的情况,对人员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纺织车间以工作量定人员,细纱落纱工由原来的4个组减为3个组。挡车工按挡车台数定额,原来纺40S纱时,每人挡车3台,现在每人挡车4台,个别技术好的可以挡5台车,仅一车间人员由500人减少到300人,每人每月按550元计算,每年节约开支132万元。  在精简、高效的原则下,各部室的人员卡得很紧,全部实行一人多职、一职多能的复合型管理机制。公司只设一个三人办公室,即管行政兼党群、人事劳资、计生统计等等,需要干啥就干啥,一手不闲,满负荷工作。全公司的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董事长在内原有36人,现在只有22人,占在册职工总人数的8.5‰,真正得到了量才用人、人尽其用。  供销部原来有11人,现在减少为6人,减少45%,而销售额却由2003年的3.8亿提高到2004年的5.6亿元,提高44.6%,减少5个人,每人每月工资按700元计,全年可减少42000元开支。  6增收节支与开源节流并举  在一个微利的中型企业,开支略大方一点,就会造成入不付出的亏损结局,如果能处处注意勤俭办事,就能弥补经营中的不足,保持企业在困境中前进。为此,我们制订了“四严卡、二招标、一审计、一利废”的管理机制。  (1)四严卡。一严卡开支关,实行大小开支审批一枝笔,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由总经理签字之后方能报销;二严卡进物料质量和价格关,凡进入的物料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由每天早上七点半的碰头会集体议物定价,任何个人不得私订价格。对已购进的原料质量上也必须把好关,比如2005年一月份成都的人棉、9月份湖北的人棉、经检验都查出了回潮率过高的问题,经与对方联系三次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万元,购入的零配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一般都下调10%的进价,有的还更多,如二车间后纺空压机用的排气阀,以前一直由新乡一家机电分司供货,每只470元,现在改用宁波生产厂家进货,每只70元,每只差价400元,一次购入40个,一次就节约资金16000元。这样公司每年节约零配件购入费100余万元;三严卡产品售价关,对产品的销售价格,一律由每天早会根据行情集体讨论订价,不准有二道价或人情价;四严卡原材料消耗定额关,把各类消耗定额落实到车间,分解到工段班组,包干使用,节奖超罚,提高了大家节约原材料的责任感,减少了开支,据统计2005年新增加1.5万锭的产能,材料消耗却比2004年节约了197万元。  (2)二招标。一是对公司产生的废铁丝、废料进行公开招标,过去是每年上交公司5万元由个人一直承包,随着产能的扩大,我们公开对社会招标,结果以每年10万元中标;二是对职工食堂实行招标,原来公司每年补助伙房5万元。中标后,职工食堂实行餐馆制,由中标人每年向公司上交5万元,这样,每年公司不仅节省5万元开支,反而又收回5万元。 (3)一审计。每年对各项收支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计,查出问题进行纠正。 (4)一利废:就是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力求节约资金。仅动力工段对废旧电器大量地修复使用已成贯例,2003~2005年节约资金69.5万元。空调工段利用清棉车间报废的尘笼,自制了喷嘴清洗机和高速管壁清垢机,改变了原来人工锤击的办法,不仅工效提高80%,而且减少了设备的损耗。同时,他们用青霉素瓶旧盖代替生胶垫,原来每月用生胶垫100个,改用后每月只许更换10个左右,生胶垫3元一个一个月可节约开支300元,每年可节约资金3000元左右。 细纱车间购进16万个防尘罩,直径大了3cm,有碍操作,在外边加工一个需0.15元,共需24000元,总经理将改造的任务下给了空调工段,他们动脑筋,出点子,自制了一个模具,加上镗刀变频器,使该问题得以解决,只花去710元,这一笔节约23290元,前纺车间用矿泉水瓶代替油壶已在全公司推开,对气流纺龙带损坏后进行粘接再用,每根可节约几百元,对磨损大的传动用铺焊加工再用,对上吹风带采用细纱绽带粘接技术,延长使用寿命等等,每年节约资金都在百万元以上,仅2003年一年就节约141万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1  
阅读数量(4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