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区域]产业转移大潮加速涌向中部

肖光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1日
编者按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沿海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这两股影响世界和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大潮,为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主办,由《湖北日报》编辑部发起并与襄樊市委市政府、孝感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一起承办的“东部产业转移战略对话会”,邀请东部600家知名企业和湖北200家企业的首脑与会,目的就是为东部产业西移,湖北对外招商搭建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为配合本次会议,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特别报道专栏,请读者关注。滚滚长江,穿州过省,一路朝东,串起荆楚大地与东部明珠。

眼下,一股看不见的产业大潮,逆江而上,一路西进,从东海之滨涌入共和国腹地。

这是一股产业转移大潮,也是一股资金、技术、人才汇聚之潮,更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新型工业化之潮。

大潮当前,必有浪花激越。本月14日,东部产业转移战略对话会将在襟江怀湖的武汉举行,来自东部地区和湖北省的近800多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产业转移与承接大计,共谋友好合作与共赢美景。

世界经济发展是一幅产业转移“路线图”。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给湖北带来历史机遇。纵观全球大势,一幅世界产业转移“路线图”清晰可见。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转移到日本、加拿大、西德等国家,自身则重点发展计算机、医药、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本、西德等国家和地区有效承接了产业转移,迅速从二战伤痛中恢复经济实力。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把国内产业定位于电子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精细加工、家电、汽车等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少而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次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随之腾飞,一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又一次世界产业转移浪潮。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技术型产业开始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为了发展地区经济,东部沿海积极采取措施,主动迎合国际产业转移流向,借产业转移东风,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这幅“路线图”,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经济要发展,产业就要逐步升级。

这幅“路线图”,还浮现出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产业转移到哪里,工业化就推进到哪里。

如今,率先发展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了一轮规模宏大的“腾笼换鸟”,这股产业转移的浪潮由东向西、朝内陆地区梯级推进。而作为产业西进的必经通道,地处要冲的湖北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东部大潮“溯江而上”,地处中原腹地的湖北成为必经之地和理想栖息之所。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背后有一只经济规律的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资源紧缺是促使东部产业转移的直接原因。东部地区经过前期经济高速发展,直接带来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短缺,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

而劳动力资源的短缺更是让不少企业痛下决心。一位惠州来鄂投资的商人说:“之所以把纺织厂搬到湖北,是为了过个安逸年。因为以前过年提心吊胆,不知道年后还能回来几个员工。现在好了,过完年员工都整整齐齐来上班,可以安心搞生产。”

拓展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力。中西部地区潜在和现实的庞大市场,吸引了投资者的眼光。地处中原腹地的湖北交通物流优势得天独厚,武汉市吸引了海尔、美的、TCL三家空调生产商,形成一个年产百万台空调的生产基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直言不讳:海尔在青岛、广东的工厂是针对沿海或出口的,而武汉工厂则面向整个内地市场,其开发内地市场的运输费用仅为上海的四分之一。

东部产业转移汇成逐浪之势。富士康、唯冠电子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继进驻湖北,纺织、制衣、塑料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落户荆楚。

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份,我省合同引进外资32.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52%。数据还显示,“十五”期间,我省承接沿海转移外资约3.5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3%。随着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这一数字和比例将在“十一五”期间迅速攀升。

交流需要平台,合作需要舞台。东部与湖北企业共谱荆楚崛起华章在东部产业转移大潮面前,湖北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政府着力牵线搭台,为迎接东部产业转移铺平道路。省商务部门已成立6个定向服务组,奔赴上海等地招商,邀请沿海企业来鄂考察。各市州县更是各显神通,主动招商迎商。

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言,不能当姜太公,坐等鱼上钩,要振奋精神,尽早行动,抢占先机。

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东部众多企业急于西进寻找商机。上月底,富士康在武汉举起招商大旗,113家欧美、日韩和我国广东、江浙、台湾等地区的企业闻讯而来。以富士康年产值1000亿元计算,配套企业将是约600亿元的商机。

富士康一场招商会,就吸引了来自武汉城市圈的51家企业。一些本地企业已经“搭上了线”,如富士康已向华工科技预订了200台激光打标机,武汉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将为富士康提供数控冲床。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也是企业。面对众多入鄂淘金的外来企业,省内企业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一位湖北企业家说,重要的是做好“配套”文章。如何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有关企业形成配套,合作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成为本地企业面对的首要课题。与东部企业家对话,将直接了解转移产业的要求,寻找合作共赢机会。

对于老百姓而言,东部产业转移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入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样,作为服务社会公众的传媒,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承办此次东部产业战略转移对话会,倾注了热情,也充满了期待。

'

1  
阅读数量(6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