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面对“中国制造”所想到的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0日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玩具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和恐慌,产品一再被召回,原因到底出在哪儿?与其说是质量问题,不如说是制度不健全,出在自己的竞争能力跟不上国际步伐,同业国际巨头以其独有的优势,压迫着我们企业的生存,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世界,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承受住一次次考验,伴随小平同志提出“摸得石头过河”,希望步子要大一些,于是有了深圳、珠海、汕头等等一大批城市被列为经济特区,接着又有一个上海浦东的开发,于是有了“深圳速度”的说法,因为恍如隔世,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就已落成。

  记得开放初始,小平同志就说过,开放我们引进好的东西,同时不好的东西也会进来,我们应该牢记先人对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只有以这种态度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强大。

  开放至今,我们很多的企业走的是“三来一补”的路线,所谓“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并且我们的民族企业、对我们的经济都起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我们的企业的成长,然而伴随时代的变迁,我们还抱着过去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话,只是一味依赖于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的话,我们的企业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大量的利润为品牌商和销售商所得,我们的企业只占利润分配格局的10%或更少,这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很不利,而且存在很大的制约,没有问题还好,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其弊端便突显出来,像这次大量的玩具产品被召回就是一例,而美方商家和媒体还在大肆批判我们的不是,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反醒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该怎样去避免?

  就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问题的首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在我们最初去做这项业务之时,是否众多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不管是原料、资源以及供方所提供的设计,是否真的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

  第二、我们一直在为这一点微薄的利润而不亦乐乎,有没有考虑过联合起来抵制一下,我们只会在员工方面一直压低工资,为什么不和外资方面集体交涉一下,提高我们的利润,同时也可以给员工更好一些的待遇,我们的行业协会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一点作用呢!

  第三、作为一个企业,老板都应该十分清楚,其生存之道不在于一成不变,我们在拥有业务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创新活动呢?难道只有那些外资的企业才会创新、才可以创新吗?我们是不是缺少了这种意识呢?

  前一段时间一位小妹妹说她喜欢看电视剧《大染坊》,我也粗略地看了几集,故事里的主人公陈六子(陈)他们不就在染布业组织的有商会,而且还团结起来抵制一些外商或对民族企业不利的活动,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在那战乱年代,但我们的国民的团结和凝聚力实在让人佩服和感慨呀!我们的企业界的朋友们,反思一下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儿?我们怎样才可以复兴?怎样才能振兴我们的民族工业?让我们也强大起来,昂首挺胸地迈出国门,让世界看看我们的真实本领,毕竟我们的玩具产品占世界的85%的市场啊!我们必须有独立的工业呀!要世界真正体会和感受到我们的“中国制造”,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望努力吧!

'

1  
阅读数量(4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