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恐慌扩散至纺织品

冯小青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2日

  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从玩具扩散到了纺织品。新西兰昨日表示,将对有关进口儿童服装甲醛含量达到危险水平的指控进行调查。

  政府下令调查之前,某消费者监管项目聘用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中国服装的甲醛含量最高超出安全水平900倍。服装生产商有时会在服装中添加甲醛来防止发霉,而这种物质可能会导致皮疹、刺激眼睛和喉咙,并会引起过敏反应。

  新西兰零售商Warehouse周末期间宣布,将召回中国生产的儿童睡衣。此前,有两名儿童因其法兰绒睡衣着火而被烧伤。

  新西兰的调查行动意味着中国服装的安全问题首次遭到质疑。近几个月来,包括玩具、食品和牙膏在内的一系列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上周,美泰公司(Mattel)表示将在全球召回1820万件玩具,原因是这些玩具存在危险,例如有的玩具使用了含铅油漆。

  而就在这些最新担忧出现之际,中国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李长江宣称,产品安全恐慌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并指责某些国家“妖魔化中国产品”。

  他的言论反应出,中国政府担心欧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恐惧愈演愈烈。不过,欧盟(EU)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认为李长江的话并不在理。

  “认为欧洲公司针对有毒中国产品的行动有政治动机,表现了对中国的偏见,这是完全错误的,”曼德尔森昨日表示。“作为贸易专员,我不会接受有毒问题成了保护主义托辞的说法。”

  经济学家表示,迄今为止,安全丑闻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有限,部分原因在于,玩具在去年的全部出口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而食品也只占1.4%而已。

'

1  
阅读数量(21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