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李小燕:纯棉面料打造时尚品牌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8日

  十几岁的时候就给同学连裁带剪地做了一套网球裙,十几年后“芳芳”品牌暗香绽放。

  跟李小燕相识是在2005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没想到一个例行的采访让我们日后成为好友。

  也许是广州之于北京距离遥远的缘故,短信和电话成了与她沟通的桥梁。跟其他设计师不同的是,几乎每次电话打通的那一刻,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是话语急促、声音略显沙哑的小燕,她总像是在处理一件非常急迫的事,亦或是在赶往她的设计工作室的路上......总之,那是一番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形。

  我清楚这不是她在刻意夸张,而是她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

  小燕对服装天生的热爱在她六、七岁时就显现了。小燕的妈妈做得一手好女红,那些漂亮的纹样、五彩的丝线在幼小的小燕眼里可比糖果有诱惑多了,小小心灵得到了美的滋润。耳濡目染加之天性使然,13岁那年,就读中国台湾台北国中的小燕给同学们小露了一手:自己裁剪,无师自通地用脚踏缝纫机做成了第一件服装作品:白色的,镶着蓝边的无袖网球裙。同学何止是喜欢小燕做的衣服啊,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崇拜了。

  对于服装设计这件事,或许是上天赏给小燕的一份财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而万幸的是小燕牢牢地把控了这个天赐之运,并且全情投入地做到现在、甚至坚持到将来......

  一个原本学文学的女子,为了那份天生的喜好,果敢地拿起了画笔、执起了剪刀。

  这一执就是13年。“芳芳”品牌就是这13年里最好的见证,它包含了太多小燕之于服装的演绎、之于设计的广义拓展。她执着地型塑了一个芳芳,而“芳芳”打动了众多爱美的人。

  这年头能够对一件事物抱有终一态度的人太稀罕了。小燕从1993年开始创立、设计、经营“芳芳”品牌,她曾经对记者这样说过:“我会一直用心、努力地做好‘芳芳’,而且会一直做下去。”这话听上去无一丝花哨,透着的却是一份笃定。

  市场是玩不得的。不能狠动,要让它稳定地运转下去。

  2006年11月的那场芳芳·李小燕2007春夏时装发布会至今仍萦绕眼前。那场秀的主角名字叫纯棉,这个朴素至极的面料经过小燕的一番不羁的创意后,打上了奢华的印记,震荡出场。

  最美的不止是难忘记,而是能恰当地相逢。

  圈里人都知道小燕的“芳芳”卖得好,这个“好”字有太多含义了。今年“芳芳”的服装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风格的延续上,以纯棉面料为主打的新款服装占到了总成品量的30%。她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这样一个理念:给纯棉面料提升一个高度、上一个台阶,由此一来的结果:市场的反响真的够大。

  小燕做市场就几个字:付出、得到、稳定。不要大起大落,要稳中求发展。“芳芳”市场做得好,记者也很好奇,她有哪般能力驾驭市场这种瞬息万变?

  小燕直言她的体会:努力、用心、稳定就会有回报。她直言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芳芳”的服装被认可,经销商们不断地追单和翻单,这些举动就是对一个品牌设计和理念的认可。从经济的角度看就是在回报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是欢喜地买回去穿在了身上......

  如果说时装周上的掌声是一种对设计师的肯定,那么市场上的追单和翻单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形式对一个品牌给予了肯定。

  对于目前的时尚大环境,小燕自有论述。大家对时尚的东西越来越追求,口味也越来越难调,整个看起来是既矛盾又对立统一。这样一来,要求设计师付出的东西就多了。现在的消费者是打着10分的精神来选购中意的服装,而设计师要打起12分的精神去设计服装。没办法,现实是残酷的,要让压力变动力。“每次时装周我是要继续坚持做发布,去一次就是激励自己一次,而且会越做越好。”小燕如是说。

  小燕的老爸是位建筑设计师,她总说爸爸的作品要很久才能看到结果。而小燕的服装设计稿从画出来到做成成衣也许只要一天的时间,这种速度和结果显然更适合小燕的个性。

  快乐地累着,这就是小燕目前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她来讲显得很真实。

中国纺织报

'

1  
阅读数量(49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