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产能过剩,你为何如此不愿离去?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2日

  赶着2006年就要离我们要去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发布《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称,2010年规划产能将大大超过预期的市场需求,如不加以引导,潜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按照预定程序,汽车是2006年年底最后公布的结构调整行业。

  早在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就透露,国家发改委准备从2006年开始,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将在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宣称将通过能耗标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铜冶炼、焦炭、水电、煤炭、纺织、汽车、铁合金等11个过剩行业发起产能清理,“这些行业今年将‘一个也不少’地逐渐进入调控‘围剿圈’”。

  一年过去了,国家发改委没有食言,关于清理11个过剩行业的政策相继出台。从2006年年初4月份的《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到2006年年底的《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各个政策都详细列出了结构调整目标和要采取的配套措施。

  随着一系列清理产能过剩行业的政策出台,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加快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的热潮。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电解铝等重点“看防”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电力供需矛盾总体缓解、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等原因,产能过剩的一些高耗能行业开始出现反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1月份,电力、煤炭、钢铁、电解铝等的投资速度在加快。其中煤炭开采以及洗选业投资增长28.9%;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13.5%;与电解铝相关的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35.0%。

  此外,根据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资料,在现有产能过剩行业中,只有极少数行业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其他多数行业投资冲动依然强烈,其投资增长幅度仍然远远高于已经很高的城镇投资总体增速。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势必使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再度盲目扩张,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全年的节能和减排目标可能落空。”对此现象,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

  而早在7月,鉴于高能耗行业盲目扩张的反弹态势,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将反弹苗头及时控制住。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7月底,国家发改委更是与30个省市的副省级官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家中央企业的总经理等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一年来,国家发改委在与产能过剩产业做着“围剿”与“反围剿”的猫抓老鼠游戏。尽管“猫”时时刻刻都关注着“老鼠”的行动,并不断根据“老鼠”的行动来决定对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猫”累得筋疲力尽,“鼠患”还依然很猖獗。

  究竟是什么让“老鼠”要这样顶着“枪林弹雨”迎难而上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利”。企业为了花花绿绿的钞票,地方政府为了闪闪发光的政绩荣誉。当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利益追求上达成一致时,控制产能过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产能过剩行业出现反弹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多地方政府正雄心勃勃加快发展,力争尽快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大目标,因此很难严格执行淘汰规定;其次,部分民营、外资企业始终认为,如果放开竞争,被市场淘汰的应该是国有企业,因此还是止不住投资的脚步。”也有业内人士这样总结。

  其实,不管产能过剩不愿离去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要想真正把它赶走,最关键的就是了解其“生活气息”,掌握其“逃离规律”,将其生存的土壤或窝穴铲除。表现在政策层面上就是,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建立督察制度,将地方政府与落后产能企业的“瓜葛”斩断。

  可喜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的精神,新的一年国家发改委将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通过各种综合手段加大行业调控的力度。

  随着一些产能过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要求和硬性规定的实施,2007年产能过剩行业或许会出现新的改观。我们期待着产能过剩跟我们说再见。

中国经济时报

'

1  
阅读数量(88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