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品出口新规奖优罚劣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31日

  业界期盼许久的《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协议招标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上周末出台。为防止下半年再次出现纺织品配额大面积浪费的尴尬局面,《公告》鼓励守规企业以超低的“协议招标价”获得相应的配额。

  所谓协议招标,就是在其最高投标数量的限制之内,以不低于最低投标价的价格进行招标,其本质就是有偿分配。相对于“价高者得”的公开招标,协议招标显然能节省更多的成本。不过,只有在8月5日前上交公开招标许可数量或者全额交纳中标金的“守规企业”,才能获得此次协议招标的机会。

  “守规企业”又被分为A类(已交纳30%中标保证金且将中标数量上交)和B类(全额交纳中标金)。对于A类企业来说,其协议招标最低价远低于市场价,比如输美棉纱、缝纫线及纱,仅为4分钱/公斤。其最高投标量为:上交数量+弃标总量×20%×(上交数量/全国上交总量)。第一纺织网总裁樊敏分析,这就意味着A类企业所能取得的协议招标最大数量,将超过其上交数量的100%。

  而对于B类企业来说,其协议招标最低价更是只有A类企业最低价的30%—50%,同样以输美棉纱、缝纫线及纱为例,其最低价仅为2分钱/公斤。其最高投标量则为:弃标总量×80%×(全额交纳中标金数量/该类别全国全额交纳中标金数量)。

  樊敏认为,A类和B类的价格,均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也体现了对不同企业的公平性。当然,第一次中标且已在年初用完配额或者已高价转让的企业将是最大的得益者。

  由于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价格不断走低,在2006年度输欧、输美第二次竞标中,竟有1800多家企业在中标后放弃缴纳保证金,占全部中标企业的1/3强。配额没有物尽其用,大大阻碍了我国向欧美的纺织品出口。今年上半年我国输欧、输美合计33类纺织品的签证率,大都维持在40%以下。这些配额本是2005年中欧、中美纺织品磋商中,经过艰苦谈判争取而来的,目前却面临有配额无出口的窘境。商务部遂采取一系列“奖优罚劣”的举措,试图扭转这一局面。

新闻晨报    周凯

'

1  
阅读数量(80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