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05-06中国纺织业安全报告(下)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7日

  (三)价格比

  一般地,产品价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低价格主要得益于国内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以占纺织业出口总额70%的服装行业为例,2004年,中国服装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0.68美元/小时,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当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对美出口增加了17.44%,平均单价则下降了8.93%,表现出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再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年纺织业劳动生产率比1999年提高了51.44%),单位产品价格有了更大的下降空间。

  2002年,有15.33%的国家(地区)对美出口纺织服装单价的降幅超过中国企业,2003年为27.43%,到2004年度进一步增加到了28.8%。这一方面反映了纺织服装出口量增价跌现象的普遍性,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纺织服装价格优势的相对弱化。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纺织业价格比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较好”。

(四)产业R&D费用

  研发(R&D)支出和强度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R&D强度通常以企业R&D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来衡量。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R&D强度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2%左右的企业仅能勉强维持,只有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数据,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721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8%。其中,纺织业R&D支出21亿,R&D强度0.177%,仅相当于英国的5%,德国的1.5%。2004年,纺织业R&D经费支出35.6亿元,在全行业R&D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3.73%,投入强度较上年水平亦略有提升,达到了0.26%,但仍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R&D强度警戒线。

  从纺织业内部看,其主要亚行业纺织品行业的投入强度为0.30%,而服装行业的投入强度仅为0.16%,表明纺织产业内部R&D经费投入强度也是很不均衡的。

  可见,中国纺织业的R&D投入无论金额或是强度,都明显偏低,且内部主要亚行业之间投入情况也很不均衡。因此,中国纺织业R&D费用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较差”。

  (五)产业集中度

  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退出成本较小、技术要求不高,在经历迅速扩张期之后,到2004年底,中国已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3.9万家,包括纺织品企业8.7万家,服装鞋帽企业5.2万家。其中,正在从事纺织服装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多达3万家。

  2004年,全国纺织产业(全口径)实现销售收入26400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服装企业28045家,销售收入13226.61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1%,而前十位企业总销售收入仅500亿元,尚不足纺织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5%。由此可以看出,纺织产业整体而言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德国纺织经济杂志发布的世界纺织企业(不包括化纤和梭织服装企业)销售额排名,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其中,以美国、日本、瑞士和英国等国为最。中国虽然有众多企业入围,但平均规模偏小,在2001年度排名入围的18个国家中,中国大陆排在第16位,企业平均销售额仅为日本企业的1/4,美国企业的1/7。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韩国、泰国、台湾、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9国(地区),共有64个企业入围,平均规模为213.14百万欧元,超出中国企业平均规模的27.4%,给中国企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国际竞争的趋势表明,有强大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产业,所以,中国纺织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纺织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该指标总的评价结果为“较差”。

三、中国纺织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一)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

  1997年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从455.53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973.85亿美元,增长了113.78%,而纺织产业出口依存度一直在49%上下浮动。可见,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较高,评价结果为“较好”。

  (二)中国纺织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

  1997年以来,中国纺织产业的进口一直没有突破200亿美元,并且时高时低,平均年增率仅有3.73%,2004年的进口额比1997年增加了26.08%。虽然纺织产业的进口额整体增加了,但纺织产业的进口依存度确实正处于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4.49%逐年降低,到2004年降至8.66%,比1997年降低了40.2%。这主要是因为进口金额的增幅和增量有限,而同期纺织产业总产值却翻了一番。

  因此,中国纺织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指标的评价为“较好”。

  (三)中国纺织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纺织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产业之一。截至2004年中国纺织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432.67亿美元。

  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公布过行业的外资存量,我们根据中国外商投资存量、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及纺织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估算出截至2004年底,中国纺织行业的外商投资存量为123.74亿美元,由此计算的中国纺织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为9.0%。

  但若按纺织产业的三资企业所控制资产来计算,则纺织产业的对外依存度会大大提高,截至2004年纺织产业的三资企业数量7969个,资产总额3450.4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415.7亿美元,据此计算,中国纺织产业的对外资控制资产的依存度为30.1%。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给中国纺织产业对外资本依存度的评价结果是“较好”。

  (四)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存度

  2005年,中国纺织产业出口总额为1175亿美元,其中纺织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4.3%。2002至2004年,三资纺织企业的出口分别是226.6亿美元、279.18亿美元、335.02亿美元,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年份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存度分别是36.6%、33.7%34.4%。由此可见,近几年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已经有超过1/3的份额属于纺织三资企业。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依存度指标的评价为“一般”。

  (五)中国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

  从技术装备看,中国国内纺织业属传统产业,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技术装备上有明显差距。由于纺织业的技术引进主要还是随着外资即技术装备的进入来实现,因此,如果从技术引进项目来讲计算技术对外依存度,应该与纺织产业出口对外资企业依存度的大小相当,接近30%。

  从服装成衣的生产加工技术上来讲,中国服装的生产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服装设计技术来看,由于当前成衣加工绝大部分是来样贴牌加工,我国的设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设计技术被边缘化。

  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上来讲,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相当程度还是靠外来技术的支持,主要是跨国公司战略下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溢出效应。

  不过,近几年,针织业作为纺织成衣业的中上游产业却越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针织工序,已经有大部分转移到中国内地。同时,由于外来针织技术的推广,大部分较先进的针织工艺及流程已被内地民营企业所掌握,从而令中国成为世界纺织业的制造基地,也成为各类纺织品成衣的主要市场。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优于中国内地发展针织业。由于纺织业及成衣业的原料来自针织业,在全球成衣纺织业向中国内地集聚的情况下,以民营针织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群正逐步形成,并因此构成庞大的纺织成衣中上游产业链。因此,产业技术的溢出效应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出现将会推动技术的进一步扩散和提高。

  根据纺织"十一五"科技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要实现包括纺织新材料技术、高新工艺技术、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技术、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新型成套纺织机械技术装备以及行业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等38项重点研发攻关目标。全行业将会加快技术更新,加大研发投入,这将会对中国纺织产业的技术自主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改善和降低中国纺织产业技术的对外依存度。

  综上分析,中国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的评价指标为“一般”。

  四、中国纺织产业控制力评价

  (一)外资市场控制率

  根据纺织产业外资控制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纺织产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企业的销售收入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4年的中国纺织产业外资市场控制率分别为:29.70%、29.70%、29.10%、30.60%和30.50%。如果将产业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市场份额的挤占因素考虑在内,则中国纺织产业外商市场控制率已经超过了4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般行业占有率的警戒线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宜超过50%。纺织产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其产业外资市场控制率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

  (二)外资股权控制率

  根据纺织产业外资控制企业的资产总额与纺织产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纺织企业的资产总额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4年的中国纺织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分别为:26.4%、24.7%、24.7%、29.0%、30.1%,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

  (三)外资技术控制率

  在纺织产业,外资对技术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装备和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上;从技术装备水平来看,纺织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应与纺织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相当即约30%;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技术来讲,由于外来针织技术的推广,大部分较先进的针织工艺及流程已被内地民营企业所掌握。综合以上因素,中国纺织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指标的评价结果应为“一般”。

  (四)外资品牌控制率

  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产品中,98%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只有2%的产品是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自有品牌。所以,从出口产品来讲,纺织产业外资品牌控制率接近100%。

  从国内市场来看,外资对市场的控制也是通过品牌战略来实现的。其中,纺织产业的市场控制率为30%,而国际品牌服装在中国中心城市市场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北京35个中高档市场内进口品牌占53%,其中顶级商场80%以上是进口品牌。上海淮海路经销的1159个服装品牌中有60%为进口品牌。

  综合以上因素,中国纺织产业外资品牌控制率指标的评价结果应为“很差”。

  五、总体评价

  我们对中国纺织产业安全度的测算结果为56.01,表明,中国纺织产业目前处于“基本安全”的状态。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纺织产业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低端,依靠大量的OEM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整个产业虽然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却严重缺乏规模经济,这使得平均利润率仅为3.5%左右的纺织产业极易受到金融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由于配额许可证设置、汇率变动、利率提升等因素对纺织产业安全度的影响难以量化,我们在报告中未将其纳入指标体系。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则实际的纺织产业的安全度还会更低,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来维护中国纺织产业安全。

东北证券

'

1  
阅读数量(22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