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无异于相同品质全球最低价的代名词。今天的埃及,希冀借四大共同市场的门户优势构筑一条无形的“运河”,以化“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N”为“MADE IN EGYPT”。
合格工业区:以出口美国市场零关税吸引外商投资
设在合格工业区(Qualified Industrial Zone,QIZ)内的服装加工厂Indo Med Garments是一家印度投资的企业,从埃及当地和以色列采购原材料,生产的成衣主要出口美国市场。
“从埃及出口服装海运到美国,通常需要18天,但是,如果从中国出发海运到美国,大约45天。即使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在埃及加工,再出口到美国市场,也才需要39天的时间。”Indo Med Garments的总经理Lisa Jordan说。这种对于时间的计算听起来像是在埃及投资服装加工厂的恰当理由。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埃及7000多万的人口规模并不能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亚洲企业也并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因为其在世界商业版图中的战略位置——扼北非、中东和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特别是对外签有含各种优惠政策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在对其纺织品出口市场给予保障的配额制度取消之后,贸易协定仍然使其拥有很大的出口国际市场的空间。就拿Indo Med Garments所在的QIZ来说,2004年12月14日,埃及和美国、以色列签订了合格工业区(Qualified Industrial Zone,QIZ)协议。协议规定,凡在埃及的特定区域内,由埃及和美国共同确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含有11.7%的以色列材料或服务成分,在出口美国时可享受零关税,在配额取消之前的阶段还免配额。据了解,QIZ协议执行比较灵活,它允许埃及企业先出口,再定期核定其生产成本结构是否含有以色列的材料,一个季度核算一次。美方不要求提供产品的详细介绍、不进行额度限制,只要产品上注明“MADE IN EGYPT”即可。因此,企业出口美国的第一批服装并不一定含有以色列原料,而只需在今后的一个季度中陆续购买以色列的材料使总的比例大致达到11.7%就行。目前大开罗地区、大亚历山大地区和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等地的7个工业区已经成为QIZ,400多家企业拿到了美国政府确认的出口资格证书。
对中国企业来说,掌握好埃及渠道,无异于同时推开了通往欧洲、阿拉伯国家、非洲、美国四大市场的大门。在COMESA和GAFTA中,尽管有不少欠发达国家,但提供了一个人口规模总和超过6亿的潜在市场。即使不以其为消费品的主要销售市场,把其作为能源与原材料的采购基地,潜力也非常巨大。把“MADE IN CHINA”变为“MADE IN EGYPT”,可以规避中国和欧盟、美国连年来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