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第一街”花落四季青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29日

  昨天上午,“中国服装第一街”授牌仪式在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举行。四季青街区管委会从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手中接过“中国服装第一街”荣誉牌。副市长项勤,以及国家发改委,省、市有关部门,江干区负责人出席了授牌仪式。  江干区主办的“2006年中国杭州商业特色街风采展示活动”也同时启动。

  实力见证辉煌

  从16年前只有45个摊位起家的“四季青”,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立体化、智能化的全国一流服装行业中心。汇集了四季青服装市场、常青意法服饰城等13家专业服装市场,服装经营户10000户,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0000余人,年成交额100亿元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

  “像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这样,能在千余米的街上云集这么多的专业服装市场,创造和达到如此高的市场交易额和经营户数量,且达到全国性的市场辐射力,从全国同类服装街来看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组如此评价。

  全国首条以服装交易为特色的服装名街是四季青;全国最具市场规模与就业人数数量的服装特色街是四季青;全国服装种类、款式和品牌数量最多的服装特色街依然还是四季青;全国第一个专业时尚信息中心、全国第一个行业综合性商务大厦———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位于四季青;全国第一部反映服装市场的电视连续剧《天堂霓裳》题材出自四季青;全国最大的虚拟网络专业服装市场是四季青的网站(www.f477.com);全国诚信规范街区、中国特色商业街依然属于四季青……

  金名片这样锤炼

  从最初作为一个默默无名的地名,到如今“四季青”已成为了以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为龙头的“13大市场”的集合。站在“中国服装第一街”的行业制高点上,四季青服装集团总裁祝浩泉对此总结出“八个贵在”:“贵在实践、贵在总结、贵在团结、贵在提升、贵在服务、贵在信息、贵在建造、贵在扩张”。

  13大市场虽然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有着各自的经营思路,协调与共同发展街区各个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并发挥集聚效应才是关键。街区13大市场拧成一股绳,成就了“中国服装第一街”这张杭州女装又一金名片。

  如果把四季青服装街区喻为一条时尚的银河,那么四季青13大市场就是13个点缀其中的星系,在每个不同的星系内部,经营户就好比成百上千个星星的会聚。四季青最大的商业资源和实力表现,就是街区无可比拟的10000家经营户,做好街区商户的服务才是市场留住商机、永久常胜的法宝。在这一方面街区管委会和市场形成共识,并从经营户长远利益出发,在街区交通、解决停车问题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上做了很多努力。

  为打造“中国服装第一街”,四季青街区管委会在“街”上下足功夫。为提升四季青“街”区形象,近几年来共投入7亿多元,进行市场新建、改建和立面装修提升工程,使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强者无止境

  祝浩泉说,四季青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大,已具备品牌输出和扩大的条件,全国各地的服装市场也纷纷上门商谈合作,目前四季青服装集团已考虑如何利用“四季青”这一金字品牌,在北方开办二级服装市场的方案。

  刚奠基开工的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是国内第一个行业综合性商务大厦,被喻为中国服装品牌的家园,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心将建立纺织服装行业权威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纺织服装产品设计研发、展示和流行趋势发布等八大中心。她的建造和运营,无疑又将为“中国服装第一街”锦上添花,必将进一步巩固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在同行中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中国服装第一街”不是一句美丽的口号,更是有许多内涵。目前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正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发展态势,在新的一年里,街区又有新目标:13大市场达到年成交额增长15%。

杭州网—杭州日报

'

1  
阅读数量(83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