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7日

  2006年,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但一些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总体来看,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相对平稳,但与2005年相比可能有所偏紧。

  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世界经济自2002年走出低谷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开始从上年的增长高峰上回落,但2006年平稳增长的总体态势不会有大的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均为4.3%,略低于上年的5.1%。三大经济体形势基本稳定,美国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就业增加,经济基本面依然看好;日本企业盈利增加、个人消费开支上升,经济复苏的势头比较强劲;欧元区经济社会改革面临重重困难,但短期内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出现了向下调整的苗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3.3%,略低于2005年水平。

  跨国投资继续回升,国际贸易较快增长。从2004年开始,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出现反弹,当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上年强劲上升40%。2006年,随着跨国公司盈利能力提高,出于扩展新市场和降低成本的需要,跨国并购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世界经济和跨国投资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世界贸易将保持快速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4%,高于2005年7%的增长率。

  世界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世界经济的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全球经济失衡、房地产泡沫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方面。

  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是本轮世界经济进入复苏和扩张阶段的显著特点。8月底,纽约市场油价创出了每桶70.9美元的历史纪录。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仍然较快,国际市场石油需求旺盛,而石油供给则受炼油能力、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制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石油市场的投机资本也会成倍放大供求缺口。因此,2006年石油价格的走势仍存在大幅震荡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2005年第二季度,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上升到6.3%,占全球顺差总额的三分之二,预计2005年全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将超过6%。美国国内需求强劲,2006年进口增长的势头料难逆转,经常账户逆差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善。

  房地产市场泡沫在全球范围内存在。2005年前两个季度,美国房价分别上升了12.5%和13.4%,达到19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许多欧洲国家的房价升幅也超过了10%。挤压房地产泡沫主要取决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但是如果采用加息等紧缩性政策,可能会损及经济增长。

  一些主要经济体以“高失业率”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对商品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之一,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达到89亿美元,2006年这一态势不会有根本改变。

  中国经济将从快速增长期转为平稳增长期。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近两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使上升期得以延长,目前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2005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9.4%,全年增速将在9%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起步之年,国家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从三大需求的发展趋势看,投资冲动依然存在,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外需动力仍较强劲。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正在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在宏观调控措施和经济周期规律的共同作用下,2006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在近两年9%以上的较高增速上有所回落。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将从快速增长期转为平稳增长期,只要宏观调控得当,有望保持8%以上的速度。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加剧、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发生结构性变化等问题,都将影响到中国经济走势的变化。

  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尽管近两年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仍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2005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投资增幅13.1个百分点。目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有55%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全球78%的平均水平。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企业利润大幅下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压同比增长18.9%,应收账款净额增长16%;前8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7.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了53.1%。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于居民消费价格,对下游行业利润形成较大挤压,直接导致交通设备制造、化纤、电子通信等行业效益下滑。随着近几年投资的工业项目形成的产能陆续释放,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发生结构性变化。2005年以来,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增长平稳、出口高速增长,外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出口已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受国际市场空间和贸易保护的限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对2006年的出口形势不能盲目乐观。初步预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6000亿美元,增长15%左右,增幅比2005年有明显放缓。

商务部

'

1  
阅读数量(18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