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越来越好 美欧无法阻挡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16日

在遍地都是超大型工业企业的华南地区,福安纺织厂也是数得着的:拥有6000名员工,厂房面积40万平方米,1600台编织机、染缸和干燥机忙个不停,还有自己的发电站。

福安纺织厂去年是中国第二大织物出口商,编织面料出口额高达3.9亿美元,其中2/3运往美国的服装店。

  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的配额制今年初结束,两者试图重新设限,限制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出口。即便如此,东莞的这家厂子对于拥有它多数股份的所有者、香港福田实业集团来说还不够。

  福田实业在附近还有一个雇用着3100名工人的织物印染厂,而且正在江苏省建立一个规模更大、更加先进的编织厂。

  “尽管中国的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是我们认为,与这个国家的能力相比,出口额还不是很大,”福田实业执行董事严震铭说。“总之,我们仍然认为,中国还有增加生产的余地。”

  在美欧重新设限、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暗淡之际,福田实业虽然雄心勃勃,但是指导思想似乎显得有些不对头。然而,制造商、采购经理和专家们说,中国正在大步向前,努力成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中心,上述限制——最晚持续到2007年——可能会成为一种阻力,但却阻挡不了中国的脚步。

  他们说,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也是因为这样的大工厂技术和管理水平越来越先进。

  甚至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境内的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头脑灵活、多才多艺。

  在福安纺织厂,数百名工人不是看管机器,他们是实验室的技术员。他们在电脑控制的监测器上化验纤维,在汗模拟器和数十台不同的洗衣机里试验新织物,并做成一条条的织物样品送到美国和欧洲,以方便那里的设计师选择不同颜色的布料。

  廉价劳动力、生产率、物流知识,中国纺织企业应有尽有,可以这么说,即使中国制造的织物和纺织品今后数年受到配额限制,人们在欧洲和北美的服装店里看到的也会越来越多。

  “总的说来,人只要穿衣服都会这样说,从中国能够买到最好的东西,而且最可靠,花钱还最少,”(设在纽约的)时装联合大企业Liz Claiborne负责全球采购的副总裁鲍勃·赞恩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制造商越发信心十足,相信配额一定能够取消,他们只会变得更加成熟老练,更加具有竞争力。” 福安纺织厂1988年开业,是设在香港的母公司在大陆开办的第一家制造厂。现在,纺织厂每年生产的上色织物和纺线多达1600万公斤,客户包括沃尔玛等。

  随着抑制中国出口的全球配额的结束,像福田实业这样已经站稳脚根的制造商面临的中国大陆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3年来,中国政府在纺织品和服装制造方面投资已达210亿美元,在建纺织厂约有3800家。

  据中国商务部讲,今年头6个月,中国的对美纺织品出口增至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对欧洲的出口增加57%,达到87亿美元。

  赞恩预计,一旦彻底取消了配额(2007年后看来有可能),中国制造的服装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占到50%至80%,而现在的份额只有20%多一点。

国际在线 储百亮

'

1  
阅读数量(85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