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 握手言和是最佳选择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04日

 尽管第二轮磋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但中美一直保持对话沟通机制。6月17日中美双方已经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尽管目前的接触还是在技术层面上,但纺织品必将成为谈判的主要议题。美国官员对此轮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的结果表示谨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表示:“我们应该以开明的态度来看待本次磋商,而不是对谈判的结果进行预期。让人欣慰的是,我们今天开始了。”古铁雷斯同时重申不愿看到中美间爆发“贸易战”。

  事实上,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增加了对美国的压力。目前,中国已经成功与欧盟和解,这一结果的意义在于瓦解了可能形成的欧美阵营,给美国以无形压力。

  今年1月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实现一体化,这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但最近美国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七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程序,中方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既背离了自由贸易的精神,也不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法律文件的规定。

  一家主流的英文媒体称,“没有人用枪顶着你去进口中国的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大量进入欧美市场是自由贸易的结果。然而,美国和欧盟为什么要同时动用这最厉害的一招夹击中国纺织品呢?归根结底,都是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情况是,贸易赤字连创新高,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促使华盛顿的贸易政策正日趋保守。而贸易保护主义的缘起是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认为这造成美国制造业大批失业,而“罪魁”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专家分析指出,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同汇率并无因果关系。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恰恰发生在弱势美元时期。2002到2004年弱势美元时期,三年中美国贸易逆差合计增加2408亿美元。特别是2004年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中南美逆差均创纪录,而这一年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下跌。因此,仅以美对华贸易逆差增加而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并要求其升值,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

  一个贸易伙伴的顺差并不能证明这个国家的汇率是不公正的。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2003年和2004年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不大,约为3%,低于德国、荷兰、泰国、阿根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中国对美国的一些出口,是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甚至印度和欧洲等地进口大宗原料、零部件和纺织品后的“再出口”。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东亚和东南亚对美国的直接出口下降了,而通过中国的“再出口”却上升了。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尽管中国还有很多困难,尽管我们深知纺织品一体化的权益是我们应得的,但是中国政府出于对美欧市场平稳过渡的一种责任感,还是在今年年初就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决策,如自主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降低出口增幅,采取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实行纺织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以及对某些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等十项重要措施。这些是世贸组织承诺以外的、特殊的、自主的政策措施。正是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美欧市场目前较为平衡的状态。

  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中的一些人鼓吹,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使得中国商品在价格上具有较强优势,造成了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致使美国本土制造商品没有销路,美国制造业的失业率上升。但是,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提出,人民币升值无助于美国经济的调整。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占美国进口的13.4%,出口的4.3%,在美国贸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升值对美国贸易逆差影响甚微。即便升值使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一半,并令美国对华出口增加一倍,那也只等于将美国贸易逆差减少29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4%。

  中美纺织品问题的解决,对巨大的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影响不大,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也解决不了贸易逆差。国际经济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美国无法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面对“胶着状态”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于美国来说,握手言和是其下一步的最佳选择。

金融时报

'

1  
阅读数量(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