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应对贸易摩擦关键在“治本”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9日

中欧最终就纺织品问题“化干戈为玉帛”,人们事先担心的一触即发的“贸易大战”得以避免;《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出台》,纺织品出口企业总算盼来了一颗“定心丸”;中美纺织品磋商面临最后期限,各方人士各怀心事,高度关注……一段时间以来,纺织品贸易领域风声鹤唳,暗流涌动,如何看待近段时间接连不断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欧纺织品协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美之间能否最终达成共识?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纺织行业究竟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

——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

记者:新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终于出台了,您对此如何评价? 高勇:中欧谈判结果最终导致了新的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该办法,我们还是很欢迎的。办法的出台,为纺织出口企业营造了比较正常的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有了出口额度计算公式,企业也就能根据以前的出口业绩,测算出今后每个月的出口数,正常和外商签订合同,组织生产了。但从纺织制造企业利益出发,我们还是鼓励企业能直接出口,真正享受到自由贸易体制的待遇,也希望今后这种数量限制越少越好,无论如何这毕竟也是一种限制。 记者:中国和欧盟日前就纺织品问题最终达成的和解对行业的意义何在? 高勇:应该说,中国和欧盟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和解,从当前环境来看是一件好事,也是各自让步与妥协的结果。首先,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客观上使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行业应该享受到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在我们的据理力争下,欧方也最终同意了设限基数的计算周期包括今年1-5月,使最后的增长率建立在“激增”的基数上,而且增长率也突破了“242条款”设定的7.5%的规定,为8%-12.5%。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10种设限产品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相对于2004年将在80%到600%之间,这种增长空间对于我国纺织品对欧出口还是比较有利的。 记者:我们注意到,协议中欧盟承诺在2005年至2007年间,对于10类产品之外及2008年所有中国纺织品均“克制使用”“242条款”,对此中国纺织企业十分关注和担心。 高勇:对此企业不必过分担心。使用“242条款”的前提是要有充分证据证明中国纺织品对其存在市场扰乱,或存在威胁阻碍贸易有序发展的情况,也就是要判断中国纺织品是否真正出现出口“激增”的情况,而不能随意滥用该条款。但也应该看到,使用权还是掌握在对方手中,究竟克制到什么程度,在我们的增长到达什么程度不再克制,这都是一个未知数。对此我们只能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同时也要求行业加强自律,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动辄出现百分之一千多的增长。我们也希望欧盟谨慎使用该条款,能够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记者:中欧纺织品摩擦告一段落,中美磋商也面临最后期限,中欧模式是否能够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 高勇:中欧和解对美国震动比较大,过去它比较强硬,而且经常不顾程序地单方面设限。中欧贸易摩擦的解决应该说将迫使美国重新考虑其战略。美国的态度更加强硬,双方所涉及的纺织品种也更多,同时美国还会更多地考虑政治问题。我们希望双方能够达成类似中欧模式的协议,但最终结果还要看谈判情况。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时有发生的贸易摩擦让纺织企业十分“惶恐”,您认为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摩擦? 高勇:这场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从数量上来看,整个涉案产品不过三四十亿美元,对于今年出口肯定超过1000亿美元的中国纺织行业讲微不足道,对于整个中国外贸1万多亿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之所以会成为整个外贸的焦点,更多的还是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对这场贸易摩擦要有正确的看法,要保持平常心,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分析。现在更大的可能还是心理的威胁和恐慌,首先是纺织企业,国内企业不敢接单,国外客户也不敢下单,中欧和解有利于消除部分影响,逐渐恢复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另外就是相关行业的恐慌,尤其像银行等,现在不仅是像去年宏观调控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甚至开始对企业的流动资金都开始控制,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正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金融部门不要搞“产业一刀切”,还是要采取“扶优扶强”的战略。 记者:今后,为避免更多的摩擦出现,同时做好摩擦出现后的应对准备,纺织行业要做好哪些工作? 高勇:应该说,在新的形势下,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这也要求我们积极做好各种准备。过去我们采取的很多措施如加征出口税、产业预警、行业自律、出口管理办法等,实际上都是“治标”的办法,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治本”。而治本的关键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出口附加值的提高。现在外国人都是在限制我们的数量,没有任何人说我们的价格太贵了。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直积极在做产业“治本”的工作,引导行业开展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走出去”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引导企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积极维护行业、企业应有的权益,使中国纺织工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中国纺织报 徐峰

'

1  
阅读数量(65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