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信息化建设呈现四大特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23日

E百工程、产业网联盟、电子商务三帆竞发

日前在广东西樵召开的全国棉纺织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提出,面对即将到来的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夏令敏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继2002、2003年连续两届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以来,纺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经过三年左右的优胜劣汰,在纺织服装行业以信息服务为主的网站已有50余家,这些网站在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更是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稳定的数据库和行业知识库系统的支持。

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显著。据一些企业的调查,在应用ERP系统之前的平均交货期为10天,实施ERP后,现在的交货期已经缩短为7天;原料的成本核算时间从原来的三四天缩短到一天;原来销售到月底结存时需紧张工作三四天才能得到结果,现在只需一天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应用了物资管理系统后,企业成品库存大幅下降,与应用系统之前相比,减少资金占用达400万元;应用ERP系统后,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A级布率由94%提高到97.6%,重染率由8%降到4%。

三是电子商务悄然兴起。预计2004年中国B2B电子商务成交额将达到117亿美元,其中纺织服装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为8.5亿美元,占7.5%。虽然数额不大,但已经开始起步。预计2005年随着跨国公司通过因特网采购额的增长,我国纺织服装类电子商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是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升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70余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的近千户中小企业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纺织品服装流行资讯。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有50%以上的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并有部分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交流、展示产品最终实现网上交易。

报告说,配额的取消将使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纺织行业必须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了解国外的贸易政策、适时采取有效对策,尽可能降低对产业的损害,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还特别针对棉纺、色织行业的情况提出,该行业2005年ERP的普及率要达到2%,2010年达到8%的奋斗目标。

为加大力度推动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继续全面推进信息化E百工程。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国纺织产业网联盟,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的网站集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为产业提供信息和商务服务。目前已有14个网站加入中国纺织产业网联盟,由中纺网络承担开发的开平纺织网已正式开通,国际童装网的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南方纺织网改版计划也已启动。

会议授予山东德棉集团等15家企业“2004年度纺织行业信息化成果奖”,授予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朱勇等13名同志“全国纺织信息化建设贡献奖”。

中国纺织报 王丽媛

'

1  
阅读数量(2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