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绍兴纺织,走好从“创业”到“创新”这一步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23日
●低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使产品的市场周期越来越短 ●非终端产品的固有特性,使纺织企业忽略了品牌建设 ●轻纺城旺季不旺发出信号:产品缺乏竞争力 ●行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完整,是绍兴纺织产业的又一软肋 绍兴纺织通过近20年不断发展,市场占有率,新品种开发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绍兴纺织的产业集群优势并未得到真正体现。轻纺产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企业生产低成本,产品雷同,相互模仿,打价格战,由于产品研发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技术常被竞争对手解码。复制甚至超越,产品的市场周期越来越短,绍兴纺织产业遭遇瓶颈之束。 纺织品不是终端消费品的固有特性,使众多纺织企业不愿从一开始就注重对产品品牌的建设和维护,绍兴纺织企业往往在设备、技术的投入上不惜成本,于是出现了纺机高档化,产品低档化的不均衡现象,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如何追求产品附加值最大化,品牌建设是纺织品不可或缺的外在形象因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才是产品攻城掠地、占领市场的利器。 5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升级示范区项目在“中国面料名镇”广东西樵隆重启动,广东西樵轻纺城是中国第二大纺织品一级批发市场,南海市西樵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品产销基地。这项活动旨在构筑纺织产业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重新规划纺织传统名镇西樵的产业结构,促其良性快速发展。从总体上提升西樵纺织企业的竞争力,争取通过3年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使西樵纺织产品结构上升到国内外中高档市场的水平,以高质量、高品位、多品种、多名牌提高附加值,打造西樵集群区域品牌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谋求西樵传统纺织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规划来看,西樵的产业升级走的是一条通过提升产品档次,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实现从创业经济到创新经济成功转型。 对应于起步早于西樵,产业集群优势又大于西樵的中国轻纺城,政府对整个纺织产业的规划、引导不可谓不强硬而迅捷。2003年12月,绍兴县就提出打造纺织品制造中心和构筑纺织品贸易中心,对全县前100强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充分扶持,营造优势企业群体,决战杭州湾,打造滨海纺织品先进制造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优势,增强对国内外大企业的吸引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拓展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的企业集中度。2004年5月,绍兴县作出不再审批新的印染项目的决议,加大技改,严格管理,提升产业,避免高消耗,污染严重的低水平竞争。 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是企业本身的个体自主行为,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和不可预测性。绍兴一些纺织企业在实践从创业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变中,逐步加强对产品开发和营销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些企业或公司也走在了全国纺织业同行的前列。但是就中国轻纺城整体市场的反应,普遍表现为旺季不旺,四五月份本该为各档印花布、雪纺类产品的销售旺季,但市场不管是常销品种还是新品种,都没有较好的走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产品缺乏竞争力。长此以往,伤害的不仅仅是经营户的利益,对整个中国轻纺城业形成的行业领袖地位也是有害的。

实际上,世界工厂已经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把世界各国连结起来,形成一个无为而治的大供应系统,中国只是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绍兴纺织相对于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而言,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何把绍兴纺织的产业链拉长,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打造终端消费名牌产品,才能使整个绍兴纺织服装行业不断做强,领跑于中国纺织。2004年4月15日—20日,广州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绍兴纺织服装参展企业众多,180家绍兴企业(含诸暨、上虞、嵊州、新昌),还不包括通过其他渠道参展的企业,形成蔚为壮观的绍兴团队,但令人遗憾的是能进入一楼品牌区的只有步森集团、裕隆实业、金蝉经编三家,绍兴纺织没有领袖级的企业的现象依然存在。纺织行业的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整也是绍兴纺织产业软肋,后配额时代,面对中国纺织价廉质优的事实,世界各国将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阻止中国纺织品的长驱直入,避免可能对本国企业的冲击,因此,建立检测、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五大行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摆在绍兴纺织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企业及专业机构都应该面向未来的发展作相应的规划以获得未来市场的主动。 (金浩星)

绍兴县报

'

1  
阅读数量(9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