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内棉种市场供应短缺 黄河长江流域缺口巨大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3月25日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分析,受2003年棉花供求缺口大、棉价上涨、植棉收入增加的影响,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棉种供应出现缺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种短缺达5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今年2月份对各大棉区种植意向和棉种需求的最新预测如下:-----------------------------------                 棉花种植面积   棉种需求量-----------------------------------全国        9300万亩22200万公斤 -----------------------------------长江流域(采用杂交棉品种加育苗移栽)2500万亩 2500万公斤-----------------------------------黄河流域(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常规棉加杂交棉)5000万亩  12500万公斤-----------------------------------西北内陆(采用常规棉,直播加高密度) 1800万亩    7200万公斤-----------------------------------

据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调查,受异常气候影响,去年黄河和长江流域棉种平均减产四成以上。种子田减产幅度自北向南增加,最大减幅超过70%,“北种南种”的棉花几乎全军覆没,大多数抗虫棉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产。去年10月份对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的调查预测显示,五省今年棉种缺口达20%以上。而今年的最新预测则表明,这一供求缺口已经远远不止20%。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进行的2004年农产品生产意向专题调查问卷显示,由于去年国内棉价一直在高位运行,种棉比较效益大幅增加,49%的农户今年计划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总体增加幅度为16.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份预测,今年植棉面积至少比去年扩大10%左右,种子需求相应增加。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按照供求平衡略有剩余测算,今年全国棉种总需求量为22200万公斤,其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种短缺达50%。

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分析也认为,今年我国局部地区商品棉种供应缺口较大,其中黄淮棉区缺口最大。

记者的调查显示,当前的棉种市场已经出现了需求量大、质量下降、价格攀升、市场混乱的异常现象。据了解,现在的棉种市场价格不仅比去年同期高出两倍以上,而且现货资源非常紧俏,有的地方甚至买不到现货。杂交抗虫棉F1代售价140元/公斤,有些地方已炒到240元/公斤;常规杂交F2代售价24元/公斤,抗虫棉达70元/公斤。

时下正是棉种销售旺季,但记者发现,市场普遍存在“多、乱、杂”的现象,潜在隐患很多。一是黄河、长江流域棉区仍以自产种子为主(占市场份额40%-50%),优质棉种十分紧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优质棉种搭售普通棉种的现象;二是一些公司根据市场短缺情况,将棉种从西北(新疆)调入内地,或在内地之间“北繁南调”、“北繁北调”和“南繁北调”互动种子,这些大多无初始繁种计划的种子占市场份额的30%-40%,是品种“多、乱、杂”的源头之一,也是造成品种生态区错误的根源;三是陈旧种子充斥市场,目前市场上的陈旧种子占10%-20%,少数市场达30%以上;四是一些个体户和非种子专营商店非法和高价购销棉种,种子来源渠道复杂,假冒伪劣种子增多,扰乱了棉种销售市场;五是棉种新品种(系)数量急剧增多,2001-2003年全国棉种新品种(系)数量分别为120、152和210个,有些品种冠以“改良种”、“优系种”、“提高种”的名称,事实上并未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得到销售地种子管理部门的认可,这也是“多、乱、杂”的源头之一。

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专家们分析认为,造成今年棉种市场资源短缺、隐忧频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棉种经营户在市场主体价格尚不明确时囤货观望;部分育种单位和种子销售部门利用有些农民认为棉种价格越高,产量就会越高的心理哄抬价格;棉种经营者跨区高价套购棉种,致使部分地区棉种资源外流,当地棉种货紧价扬。专家提醒,棉种供应短缺必然导致各种渠道的棉种进入市场补足缺口,质量难以保障,这很可能为今年棉花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埋下了隐患。

纺织导报

'

1  
阅读数量(100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