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走进中国化纤名镇——洲泉镇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3月15日

  可能是出生于江南的缘故,记者一踏上洲泉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集镇,就有了一种归乡的感觉。   一下飞机的蒙蒙细雨,加重了对童年时独坐屋檐下望雨的追思。“这里很久没下雨了,这是今年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镇上的人告诉记者。“希望这雨下大一些,时间长一些,缓解一下旱情,有利于水利发电。特别是最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迅猛,我们这里化纤工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当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更加需要充足的电力作保障。”经过当地人的一番介绍,幼年时江南水乡的恬静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烈涌动着的区域经济发展热潮。   洲泉镇,隶属浙江省桐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南缘杭嘉湖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西侧、苏杭运河的南沿。这里一马平川,河港密布且纵横交错,距杭州、嘉兴、湖州均不足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行政区划面积73.36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7万人。城镇中心区面积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   洲泉堪称桐乡市工业重镇。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近400家,其中有国家大型企业桐昆集团,还有包括桐昆集团在内的5家省级企业新凤鸣化纤公司、凤鸣合纤公司等(化纤企业占其中3家),市级规模企业40家,企业职工3万余人。2003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洲泉镇还是远近闻名的浙江省“卫生城镇”、“教育强镇”、“体育先进镇”、“星火科技示范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化纤专业特色区”和嘉兴市“经济强镇”、“文明镇”。   曾经,这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这里化纤工业的发展却显示出大手笔的锋利。即使早期的化纤工业,也没有记者想象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景象。   搞化纤,洲泉镇可以说没有历史,但起点较高。1981年,洲泉镇创办了桐乡市第一家专业生产化纤长丝企业,也就是今天桐昆集团的前身。经过发展,凤鸣合纤有限公司、新凤鸣化纤有限公司相继诞生,与桐昆集团一同成为洲泉镇化纤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企业,在当地号称化纤企业“三剑客”。   20多年的风雨构建起“化纤大镇”的雏形,如今的桐昆集团、新凤鸣化纤公司、凤鸣合纤公司三大化纤企业已全面通过ISO9002、ISO9001-2000系列质量管理认证,正在实施ISO14000国际环保认证,企业及其化纤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截至2003年底,三大化纤企业下属企业23家,职工11000余人,科技管理人员1350人;拥有科研开发中心3家;拥有高速纺916位、常规纺302位、FDY进口纺216位,年产能力65万吨;熔体纺流水线2条,年产能力36万吨;加弹设备146台,其中33H进口设备20台,牵伸设备183台,年加工能力55万吨;阳离子小切片生产线3条,年产能力18万吨。全镇化纤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120万吨/年。化纤制造已成为洲泉工业经济的一大特色,2003年全镇化纤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达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7%,化纤销售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75%。   有了一定实力,又荣获“中国化纤名镇”称号的洲泉镇,对强化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有着十足的信心和远大规划———   2004年,洲泉镇将进一步加大化纤工业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和延伸产业链的步伐,加速开发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做强做精化纤业,为桐乡市纤维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计划全镇化纤产品生产总能力达到150万吨,当年总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化纤产品销售额占全镇工业销售额继续稳定在的80%左右。   2007年,化纤产品生产总能力可望达到250万吨,化纤产品销售额200亿元。   常言说“穷则思变”,在洲泉,记者看到的是安居乐业,富而思进。这里还不能说很富有,但这里蕴含着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空间,留住了洲泉人,吸引着外乡客。

中国纺织报 张家洲  

'

1  
阅读数量(5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