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维护棉花市场秩序离不开宏观调控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2月12日

  今年以来,棉花的收购价格和到厂价格一路上涨,新棉花年度棉花价格涨幅达50%。在国内棉价迅速攀升的带动下,国际棉价飞快跟涨。以粘胶短纤为代表的化纤短纤也曾以日均300元/吨的速度上涨。   新棉花年度天气突然变化,导致部分地区棉花减产,棉花供需预期出现缺口,这是棉花价格上涨的突发因素。存在过度的市场炒作和人为抬价现象,成为棉价飞涨的重要原因。现在的问题是,棉花消费预期缺口,实际棉花会不会没有缺口;在棉花价格高涨50%及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之后,棉花缺口是否依然还存在。笔者认为,棉花供需缺口已经不复存在。   棉花缺口不存在,棉花价格是否会迅速回落?答案也是肯定的,新棉花年度内跌幅将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十分简单,棉花收购成本较高,棉商短期内不会割肉。   这次棉花价格的异常波动还有周期性因素。我国的棉花生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小于棉花消费量,但由于国家有350多万吨的库存在调节市场,因此棉花供求矛盾没有凸显出来。随着国家库存减少,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减弱。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凡是政府为了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而努力时,必然会出现几年后棉花的紧缺;当政府直接掌控棉花进出口时,国际棉价必然会大幅波动,出现“贱时卖,贵时买”的独特景观。   更应该关注的是,造成近期原料价格飞涨存在体制性因素。一是宏观调控的决策体系还不健全,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决策体系还没有建立,宏观决策的滞后性有余、前瞻性不够。二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尚不健全,在近两年棉花消费快速增长的时候,棉花库存却消耗殆尽,基本只留下账面库存,国家直接干预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期货市场迟迟不能推出,缺乏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棉纺企业无法利用成熟的期货市场来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对棉花进出口政策过于呆板,不能为我所用。回顾20多年的棉花进口和出口政策及实际效果,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例如,新棉花年度,国家惟一的选择是放开棉花进口(可以通过降低棉花公开关税税率来操作),死抱着教条的结果只能是棉花价格的暴涨。五是棉花市场的交易监管还缺乏基本的规则,有人明显在操纵棉花市场和垄断棉花资源,政府对此却又无能为力。如何利用法律法规武器,对付市场中出现的垄断行为,这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棉花价格上涨预期会给纺织业造成的各种冲击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成为现实。同时政策面的调控手段和政策出台以及国际棉花市场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因素的反映也趋于明朗化。棉花涨价,但目前纺织市场本身供大于求,成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到10%,对后道行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前道。对明年我国棉纺织品出口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棉花、棉纱价格的飞涨。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出口还会出现下滑。

中国纺织报 顾强  

'

1  
阅读数量(99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