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史建伟:当前市场需求已经出现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1月21日

11月20日,在南宫市政府召开的“棉业推介会”上,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史建伟就当前纺织生产和棉花形势谈了自己的看法。

史建伟介绍说,新年度的棉花价格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月份。月初的收购价格一般在每吨1万元左右,销售价格12000-13000元之间。9月间的连续阴雨,使许多纺织厂感觉到棉花的紧张,开始直接到产地轧花厂直接采购,拉动价格上涨。第二阶段是10月份。9月下旬和10月上旬的连续阴雨,加剧了市场恐慌,从10月5日开始,棉花收购、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短短几天,收购价格每吨超过14000元,销售价格16000元。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统计,9月份标准级棉花平均到厂价格每吨13545元,10月涨至每吨16686元(最高价17558元),上涨3141元,涨幅23%,平均每天上涨100元。第三阶段是11月份。自10月下旬以来,棉花价格停止了大幅上涨,趋于平稳。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统计,11月上中旬的标准级棉花平均到厂价格每吨17580元,比10月平均价格上涨5%。129级棉到厂价18580元;229级18242元,329级17746元。11月5日以来,还出现了连续下跌。最近几天,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价格也出现下跌。

史建伟表示,影响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需求变化,10月间价格长势很快,主要是需求拉动,现在价格平稳下滑,同样是需求作用。二者都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正常表现。最近一段时期,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1. 棉价过高,许多纺织企业停产、限产,或改用化纤,减少了对棉花的需要量。 2. 进口棉花增加,减少了对国棉的需要量。 3. 银行减少发放贷款或催收还贷,企业没有足够资金购棉。 4. 纺织品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企业不愿意盲目生产。 5. 美国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 6. 出口退税率降低。

史建伟认为,上述因素的影响,有些可能是短期的,有些可能是长期的。最终将稳定在供需平衡点上。供需平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总量平衡,把需求作为固定因素。但从目前情况分析,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也有承受能力影响平衡问题。因为价格的最终承受者是零售店的消费者,消费者不能接受的价格,一步一步倒推,纱厂就不能承受高价棉花,就要减少用量,促使价格降低。他提醒说,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纱厂减产、转产,这是价格稳定的基本原因,到了一定程度,企业都能承受了,价格就稳定了。

在谈到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时,史建伟说,“特保”问题已经引起美国股市、汇率和棉花期货价格下跌,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对全球棉花价格影响很大。中国纺织企业因抓住时机扩大进口,确保国内棉价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纺织企业、流通企业,都面临利润空间缩小、经营风险加大的局面。市场竞争会导致一批企业出局,从而把超过市场的需求降下来,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史建伟还说,2002年度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好的一年,纱产量增加,纺织品出口增加,利润增加。可以假设,2002年度的需求是最低或最佳需求,用棉总量680万吨。而国内棉花要达到、保持、超过这个水平,难度太大。因此,农民可以放心种棉,棉花价格可能要比现在低,但肯定要比上年度(每担487元)高。

中国棉花协会

'

1  
阅读数量(8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