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农发行提醒企业高度警惕棉花市场风险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1月11日

今年全国棉花收购工作已进入后期,棉花收购价格仍居高不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因此提醒有关各方:高价位孕育高风险,市场对棉花质量的约束减弱,导致收购加工棉花质量下降,有可能造成收购企业销售不畅,如果棉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可能导致来年棉花生产过剩,价格大幅下跌。

农发行新疆分行行长王世平介绍,在棉花产量、收购量均占全国约40%的新疆,去年籽棉收购价格约为3元/公斤,而今年9月一开秤,南疆地区价格就达到4.5元/公斤,北疆地区更达到5.1元/公斤,随后一路攀升。10月中旬后,南疆涨到6元至6.8元/公斤,北疆涨到6.8-7.2元/公斤,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50%左右。目前棉价有所回落,暂时稳定在6.7元/公斤左右,仍大大高于往年。

王世平认为,自然灾害是导致今年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产棉国棉花大幅减产,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短缺。同时,部分收购企业人为炒作、盲目抬价,加剧了棉市升温。

王世平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收购企业出售皮棉已无利可图,要加上棉籽、短绒等副产品销售盈利,总体上才能保本微利。调查显示,新疆本地的低支纱纺织企业对原料皮棉的最高承受价格只有约12500元/吨,上海、江苏一带的高支纱纺织企业的最高承受价格也不过13500-14000元/吨,而新疆目前皮棉销售价格高达17800-18000元/吨。原料价格过高,加上美国正试图对我部分纺织品出口设限,出口环境变数增多,不少纺织企业已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现在棉花销售市场是“有价无市”,报价很高,真正买棉的纺织企业并不多,这势必造成棉花收购企业卖棉难。

棉花收购质量难以保证。王世平说,由于争抢棉源,大部分收购企业都没有坚持棉花质量检验制度,有的棉农甚至对棉花进行掺水、掺杂也能过关。

另一个风险是可能对棉农的长远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在调查中,农发行了解到,由于今年棉价高涨,大部分棉农都计划来年大幅扩大种棉面积,有人甚至决定扩大两倍以上。王世平说,棉花生产有周期性,高峰过后必有低谷。如果明年产量大幅增加,价格势必下跌,受损害的还是棉农自己,同时也会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新华网

'

1  
阅读数量(1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