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降低出口退税率使行业面临考验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0月24日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经纬时评》栏目,将对纺织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亮出独家的看法,发表深度的分析。   国家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公布以后,引起纺织企业的极大关注。   对于出口依存度高达40%的纺织行业而言,这种关注是必然的。按照新的出口退税规定,纺织行业大部分的产品出口退税率将从17%降到13%,或从13%降到11%。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会下降40亿元;那么,降低四个百分点,利润就下降160亿元左右。而全行业去年创历史新高的利润,也不过是300多亿元。从这个角度看,出口退税率的降低无疑使纺织行业再一次面临新的考验。   但是,经受这个考验也是必然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出口退税率调整是根据一个时期经济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我国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率也进行过几次调整。到1997年,综合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大约15%左右至今。在此期间,纺织行业大多数产品都享受着17%的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极大地鼓励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积极性。从1997年~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大幅度增长的出口退税率,使国家财政负担过于沉重,出口退税的滞后也使得出口企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偏离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到了非改不行的时候了。此次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是国家用改革的思路妥善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财税和外贸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必将有利于调动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深化改革、增加出口的积极性;有利于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出口效益;有利于消除财政和经济运行的风险隐患,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有利于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出口贸易、加强退税管理的两个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纺织行业肯定会有一段非常困难的过渡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坦言:相对于其他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给纺织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大一些,特别是棉纺行业现在正承受着有史以来最疯狂暴涨的棉花价格的煎熬,原料成本的增加,已缩小了其产品的利润空间,出口退税率的降低更使其雪上加霜。但从大局和长远看,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纺织行业是有利的。行业在经受住这次考验后,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过分依靠国家政策帮助是不行的。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长远地立于不败之地。从这次关于出口退税的有关细则可以看出,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也并非一刀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比如山羊绒,出口退税率就降到零,这对纺织行业是个好消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羊绒资源,通过提高羊绒制品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创汇。另外,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将确保出口企业能及时、足额的拿到退税。这些对纺织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目前,纺织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过渡期的损失。高勇有三点建议值得企业参考:第一,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消化一部分;第二,逐步与代理商、进口商协商转化到价格上一部分,我国纺织产品的价格还是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的;第三,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第三点建议尤为重要,因为,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最终还要靠产品的实力。

中国纺织报 李红梅

'

1  
阅读数量(55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