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海外企业抢滩中国氨纶市场

来源: 发布时间:2002年09月11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化纤市场的升级,为海外化纤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氨纶作为一种特殊用纺织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994年全球氨纶生产量仅有7万吨左右,而到了2001年全球氨纶的生产能力至少已达24万吨。特别是近5年以来,是全球氨纶纤维产能增长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年生产能力平均增长了200%以上。早在1996年,西欧和美国人均消费的氨纶就达45克/年,日本人均年消费为43克,而同期的我国人均消费仅有0.83克。潜在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被海外企业看好,自1997年,特别是近一年来,抢滩我国氨纶市场的海外企业迅速增加,产能发展扩张之快更是令人注目。近几年在中国氨纶生产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是杜邦“莱卡”。1997年杜邦在上海投资1亿美金,设立了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1998年3月份正式投产,当年的产量仅有2500吨,2001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0吨。杜邦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给了“莱卡”很多机会,“莱卡”要从头开始,高举高打,计划今后两年加大投资,使“莱卡”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规模。杜邦除了在中国氨纶生产领域大打品牌战略,在无品牌弹性纤维生产领域也在扩张。去年10月与江苏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合资企业,把氨纶产量提高到了7500吨。杜邦公司认为,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莱卡”产品的比重比,中国市场的前景尚佳。另一个对中国氨纶生产领域有“野心”的是全球仅次于杜邦的第二大弹性纤维生产商——韩国晓星公司。去年在中国嘉兴动工兴建8000吨氨纶生产规模,到2003年总生产能力将发展到12000吨。韩国企业认为,要想长远立足于中国市场,只靠推销产品支撑不了多久,中国不久前对进口化纤产品所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征兆。因此韩国企业希望快速向中国转移弹性纤维产能,在中国生产,就地销售,采用参与中国弹性纤维产品市场竞争的长远战略。1974年就开始在本土生产弹性纤维的日本旭化成工业,目前也进入中国氨纶纤维生产领域。有消息传出,日本旭化成将在中国杭州设一氨纶纤维生产新公司,明年初投入运行,生产规模为1300吨,以后发展到5000吨规模。另外,一港商在绍兴合资1000吨氨纶生产线目前也投入运行。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今年我国对氨纶的消费量估计在4.5万吨左右。但市场供求关系表明,供给增长略快于需求增长。价格也有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从每吨16万元下跌到8万元附近,而2001年全年在8万元/吨附近徘徊不前。海外企业快速进入中国氨纶生产领域这一动向,应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中国纺织报社消息) '

1  
阅读数量(6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