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入世后青岛纺织服装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 发布时间:2002年01月10日
为加快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日前,青岛市贸促会组织召开了“山东省服装业与欧洲服装业交流合作座谈会”,来自山东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海珊集团、好事中、一诺等10余家企业的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会诊”青岛的纺织服装产业。 与会的代表认为,中国入世后,青岛的服装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很大的挑战,而加强与国外名牌服装企业的合作,是发展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一些代表提出,青岛的纺织服装企业应抓住入世的机遇,加强与国外大型商业集团的合作,进入其销售网络。同时提高与国际著名服装企业的合作层次和合作领域。不仅要争取定牌生产,还可以争取代理销售,通过合作学习国外企业在品牌设计、生产工艺、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着重分析了青岛纺织服装产业在入世后面临的挑战。 从产品结构来看,青岛品牌服装结构单一,缺乏时装品牌。目前青岛名牌服装企业,主要品牌多为西装、衬衣品牌,在女装、休闲装等品种上的名牌几乎为空白。而在国际市场上,后两个品种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因此,与会者认为,时装品牌的发展,不仅可以完善青岛服装产品品牌结构,而且对促进品牌服装设计、发布,吸引优秀模特队伍,形成良好的服装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经营结构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能力较强,但产品研发和销售落后。青岛的服装名牌企业,基本上呈“橄榄”型,特别是外贸公司,基本上处于为国外品牌定牌加工的状态,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一些服装品牌仅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全国没有叫响。 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来看,大部分企业虽然采用了先进装备,但设计水平、技术水平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而从产品的外销和与国外企业的交流来看,与国际品牌的交流与合作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从产业衔接来看,面辅料矛盾突出,整体配套能力亟待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纺织服装业是一个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要振兴青岛的服装产业,必须要在高档面料的生产及配套上有所突破,加强对面料、辅料等上下游产业及市场的培育,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同时要在后加工处理等关键技术上加大投入。据了解,目前国外衬布生产企业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德国的百德补、日本宝翎公司和法国家比利公司分别在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英国考陶尔兹公司也在江苏建立了面料生产基地。青岛应抓住机遇,加强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实现上下游产业的有效链接,从而彻底改变青岛服装企业半数面料从国外进口、半数面料国内采购的局面,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来源 <a href="http://www.cntextile.com" class=g4 target=_blank>中纺网络</a> '

1  
阅读数量(45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