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展望2002年的中国石化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02年01月08日
站在WTO的门槛里,2002年将是中国石化产业的开局之年。那么,石化开局之年会如何呢? 目前有专家断言,在2002年石油开采业增长势头会趋缓,这一年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石化产业将跌入微利低谷,甚至可能难以扭转目前的亏损局面。 1、政策方面 根据现有预期,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时期,与石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将按其承诺的开放时间表与国际惯例接轨.中石化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涉及石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层面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刘铁男透露,政府将对石化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比如项目的审批制度就将要调整。 2、石化业三大公司资产重组之年预计在入世的初期,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将重新审视其资产布局,在推进其资产重组的同时,有可能根据国际竞争的需要重新考虑三大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资产合并等资产重组,实现石化产业的高度集中,期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尽快提升国内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中小化工企业生死去留之年在入世的第一年即2002年,中国化工业有望切身感受到入世的空前压力. 中国石化基本是在以保护、扶持为主的产业政策体系下扶持起来的,尽管有一定优势,但尚不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 中国化工进口一直较高,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国内化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比如,聚氯乙烯,国内受工艺路线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每吨售价在3800--4000元/吨,而目前国外同类产品仅售380--400美元/吨.而目前该产品的关税为30%,若关税降到10%,将会有500元左右的降幅,所形成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前我们以进口替代与核留外汇等手段限制进口,但是在正式入世的背景下,这类产品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在质量上,国内外企业都不在同一档次上,一批企业将面临被冲垮的危机。 入世后,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可能转嫁产品过剩危机(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石化业随着台湾当局政策的松绑,将可能大规模转移内地),从而加剧国内化工市场的过剩,导致价格空前下跌,短期内甚至可能出现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局面,国内一些企业将因此产品销路不畅、积压而难以为继,部分企业可能破产或被兼并。 4、油价继续低迷 近期油价在低价徘徊,国际油价创出近十几年来的新低。 经济学家认为,OPEC很难达到22美元至28美元的目标价位。这从最近的非成员国艰难达成协议可见一斑,OPEC对全球油市调控力度越来越差。 目前,另有经济学家指出,随着全球需求的疲软,今年油价将继续下降。一些专家甚至预计,今年上半年,油价将由目前的19美元一桶跌至17美元一桶,并称这是在OPEC实现日减产150万桶的前提下,否则油价还将更低。全球能源中心分析师认为,到今年下半年,油价将开始上扬。 信息来源 <a href="http://www.cntextile.com" class=g4 target=_blank>中纺网络</a> '

1  
阅读数量(65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