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纺机如何提高竞争力(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01年10月24日
综合素质 中国纺机的软骨病 中国纺机企业竞争力不强,症结何在呢? 产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零部件加工精度差;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照搬国外产品,缺乏创新;产品配套性差,技术结构、产权结构有待调整;企业管理不规范,我国纺机企业国家队多,但基础管理薄弱;发展投入少,造血机能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很弱。 国外公司之所以有很强的竞争力,技术领先固然是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为纺机业总体上属于技术成熟的产业,虽然新技术不断出现,但都是“锦上添花”。技术尽管是中国纺机心中的痛,但非发展的首要瓶颈。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纺机产品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工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中国纺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它行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行业。例如:喷气织机同国外产品难以抗衡,其中国产电控箱不过关是主要原因。 中国企业如果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营销服务网络、采购体系和融资渠道,以及宽松的创业和竞争环境,那么它在市场上完全有强大的竞争力。中纺机集团经纬股份成功重组,棉纺板块成功上市形成配套优势,青岛纺机迅速崛起,常德纺机短期走出困境,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都表明,我国纺机企业最缺乏的,还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已成为中国纺机发展的软骨病。 多年来,国家投入巨资,扶持民族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但由于体制上、管理上的漏洞,中国纺机企业始终没有能增强体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资不抵债,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但由于体制的制约及各种主客观因素或具体条件的限制,纺机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远未发挥出来。同时,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不断降低,不仅许多人才流失,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到国有企业工作。 对中国纺机界来说,要想“与狼共舞”,最现实、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改革和改制,形成良好的企业综合素质。 有识之士认为:如果中国纺机企业,能够在改革改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在技术进步上也就有了好的基础和机制。中国家电、通讯产品制造行业的经验已说明了这点,这些企业在贴近市场方面和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研发能力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国内纺机企业的发展抱有信心。事实上,制约国内纺机企业研发、生产及其他能力的,并不是开放政策和国外公司的进入,而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缺陷。(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

1  
阅读数量(12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