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专家认为:我国服装企业亟待"绿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01年09月19日
面对我国入世后将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和世界服装业的绿色环保潮流,一些专家呼吁:我国服装企业亟待增强环保意识,加快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参加在此间举行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国际服饰文化· 大连论坛的中服集团高工潘坤柔认为,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为攻克"绿色环保"这道坎儿已创造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服装业日益高涨的绿色环保潮流和绿色贸易壁垒相比,我国服装业的绿色环保意识还相差较远,采取的措施也远未到位。 专家介绍,21世纪绿色产品将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据联合国统计署统计,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量已达3000亿美元,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有关绿色服装环保要求的法规越来越多,对绿色服装的检验手段和要求也越来越高。1997年,欧盟禁止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1999年1月1日起,使用含有致癌芳香胺的118种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装、床上用品、家居布料等产品被禁止在德国市场上销售。一些发达国家除对服装制定一整套产品标准外,还将绿色壁垒延伸到进口服装检验及环境标志认可方面。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更加艰难。专家认为,这种绿色贸易壁垒将是我国入世后纺织品出口基地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服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道"坎儿"。 反观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尽管纺织与服装产品的开发如火如荼,但许多企业仍停留在设计基本元素的运用(如色泽、造型款式等外观质量)上,层次高一点的企业还会考虑到服装面料的手感、透气、吸湿、抗皱、易整理等舒适性能和实用性能,但考虑"绿色环保"服装的还是较少。专家认为,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攻克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通行证",而我国目前仅有三家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一家企业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据报道,不久前我国南方某服装厂出口欧盟的一批服装就因拉链用材含铅量过高而被买家退货,造成近百万元的损失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专家指出,国内企业应破除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那些急于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才需要积极了解或谋划绿色环保认证。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服装市场必然趋向国际化,而消费者的选择是没有国界的。为此,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强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志制度建设,强化进出口商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同时在资金、技术、人才、出口等方面支持发展绿色环保服装的企业。纺织服装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发展环保纺织品,加快申请环境标志认证,认真选择咨询、认证机构,确保在咨询的权威指导下实现认证要求的统一性和同一性,以及降低相关费用。(信息来源:新华网) '

1  
阅读数量(9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