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业者谈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业的不足

来源: 发布时间:2001年05月07日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较快,国内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在我国,非织造布工艺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整体水平已在亚洲领先,但质量和品种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些技术尚未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业存在的不足可从以下方面来看: 一、占纤维总用量的比例:有关统计表明,与美国、西欧、日本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用量的比例偏小。即使到2010年其在纤维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只和西欧目前的份额相近,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当前水平。 二、工艺技术水平: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的加工工艺仍以传统工艺为主,高新技术采用不多,如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耐高温材料、高性能防护服、人工脏器、微孔膜技术、膜建筑的应用、智能或敏感纺织品、活性纺织品、高强高模量材料等均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此外,一些已在国内应用的产品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差距很大。如:合纤长丝涂层篷帆布的粘结强力问题,涂层篷布的自洁性问题,灯箱布的印刷性能、抗芯吸问题,有的仍依赖进口。 三、化纤原料结构:我国虽然是化学纤维生产大国,但是在高性能纤维生产方面,国内除生产少量碳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外,每年仍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高强碳纤维等以满足各行业的需要。 四、企业规模与管理:由于国家投资体制等问题,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企业规模均较小,超过5000吨生产能力的只有20多个企业。从长远来看,企业规模小将影响产品开发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科技开发能力方面也有阻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五、企业分布与设备供给。国内企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及环渤海等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线很少,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据粗略统计,我国在2000年非织造布生产总量中,各类产品产量的分布是:纺粘非织造布9-10万吨;水刺非织造布1.5-1.7万吨;热粘合非织造8.3万吨;针刺非织造布9.3万吨;化学粘合非织造布8.6万吨;熔喷非织造布0.5-0.55万吨;缝编非织造布0.5万吨;湿法非织造布0.4万吨;浆粕气流成网非织造布0.4万吨。 '

1  
阅读数量(6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