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恒源祥:体育营销带来的启示

田甜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4日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企业在如何介入和把握利用奥运进行企业营销上,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热情,也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品牌焦虑。   

  恒源祥的另类广告受注目   

  新年的第一声吆喝来自恒源祥。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轮番播出了恒源祥集团的贺岁形象广告。在一则长达1分钟的电视广告中,由北京奥运会会徽和恒源祥商标组成的画面一直静止不动,画外音则将中国十二个生肖轮番念过,从“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鼠鼠鼠”,一直念到“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猪猪猪”,简单的语调重复了十二次。   

  这个广告是“恒-源-祥”经典的“羊羊羊”的加长升级版。从1991年开始,恒源祥就创造过被业内评价不高的15秒内连播三次的“羊羊羊”广告。这一广告由公司董事长刘瑞旗亲自制作,他找来几块纸板,剪了代表恒源祥形象的小囡头和“恒源祥,羊、羊、羊”六个字,制作成简单的动画。   

  过去十几年,刘瑞旗一直固执地坚持着最初的成功法则,在成为奥运会赞助商后,他曾一度将恒源祥的广告改成“恒源祥,牛牛牛”,但是这则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广告后来又改成原来的“羊羊羊”。   

  而本次的广告策划,恒源祥同样没有动用任何外脑,仍由刘瑞旗为首的公司决策团队拍板。不过由当初的“羊羊羊”扩展到了如今的十二生肖。   

  一时间热议纷纷,有人在开始的时候还以为电视机卡壳了,有人指责它比脑白金的广告更恶俗,有人则抱怨被这个广告弄得“要崩溃”,以至一看它出现就赶紧换台。   

  狂轰滥炸式的袭击使人想起了一个典故: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持续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营销专家叶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某些广告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中不断插播同一内容的广告,或者是在各地电视台各个时间段投放内容相同、创意平庸的广告,这种密集的、狂轰滥炸的宣传策略,极易使人厌烦。甚至会直接损害该广告后面播出的广告投放单位,因为很多观众看到该类广告就会直接转换频道。他甚至直言,像“恒源祥”这类缺乏创意且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的广告,不应该一而再地出现。   

  品牌焦虑症   

  在恒源祥这一举动背后,是挥之不去的品牌焦虑症。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最近公布的“第三届商标500强”榜单中,恒源祥以27.64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72位。《2006奥运营销年度报告》中恒源祥排到第二梯队。一个品牌要成为全球性品牌,代价非常昂贵。根据1997年的调研,在美国和欧洲导入一个品牌的成本是6000万美元。第二年品牌维护的成本,美国是5000万美元,在欧洲要7000万美元,同时品牌在原有基础上需要不断拔高,这个提升成本大概是一亿美元。   

  对于长期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借助2008年奥运会树立有影响力的品牌,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把奥运会看做一个品牌化运作的国际组织,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奥运会是他们心目当中的一次盛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所以,每个人都期待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如果每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都有这样的概念,那么,这个品牌一定是伟大的品牌。”谈到成为奥运赞助商的动机时,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如是说。   

  但利用奥运进行品牌营销的成本也并不低廉,连最便宜的奥运赞助商资格——“奥运供应商”也要花费至少1600万元,“独家供应商”则是4100万元起步,加上配套的广告投入和渠道投入,整个奥运营销的费用几乎都会超过1亿元。   

  数据显示,恒源祥2006年的销售额约为45亿元,但恒源祥自己不从事生产和销售,靠品牌输出收费的恒源祥利润总额不一定丰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增加更多的管理压力。而此次恒源祥赞助奥运,其代价相当于“再买一次恒源祥”。刘瑞旗坦承,恒源祥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投入成本太高,对于恒源祥来说风险巨大。   

  但对品牌的渴望最终压倒了对风险的担心。“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希望能让消费者记住我们的品牌。”刘瑞旗说。   

  2005年12月22日,恒源祥正式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家纺织服装类的企业赞助商,但在过去几年里,恒源祥以赞助商的身份亮相于传媒前并不多。有营销专家认为,“恒源祥”的体育营销并不容易,其三个字本身的含义在广告层面很难去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夏季奥运会如何对一家纺织企业的销售和品牌有所帮助,这是一个难题。   

  的确,并不是所有的赞助商都能从奥运会中获益。斥巨资赞助奥运却从中没得到好处的企业,在奥运的历史上并不鲜见。美国施乐公司便是前车之鉴,1994年加入国际奥委会TOP计划,2003年却因陷入经营困境被迫退出,奥运并没给施乐带来好运和成功。2004年雅典奥运会,赞助商恒康保险集团也不走运,它几乎无法从主流媒体上得到什么报道,观众对它几乎一无所知。   


1  
阅读数量(50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