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恒源祥 用“沉默”进行奥运营销

冯小青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4日

  行驶在上海的高架桥上,两边满眼都是中国移动的奥运户外广告牌,却看不到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上海老字号恒源祥。在付出了巨额的赞助费后,外界眼中的恒源祥反而沉静了下来。

  坐在位于上海市金陵东路恒源祥大厦那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对于这家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第一次开拓奥运商机的前景却仍是踌躇满志。

  “恒源祥以品牌营销为主体,所以我们更注重赞助奥运对企业的持久效益,而不是短期对我们的产品市场带动多少,我们更关注恒源祥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影响和美誉度有多大的改善和提升。”刘瑞旗认为,对于恒源祥这样的品牌主导型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并不一定非要搞很多表面的活动,而是要真正把奥运精神与企业精神完美结合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恒源祥的奥运战略与产品型公司多有不同。“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希望能让消费者记住我们的品牌。”刘瑞旗对《商务周刊》说,“我们也不仅仅把眼光放在赞助这届奥运会上,我们要与奥运会建立持久的关系。”

  在刘瑞旗看来,付出正在获得回报。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一份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该排行数据显示,恒源祥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21.23亿元跃升为94.58亿元,排名也从273位跨越至64位。

  “不论世界品牌实验室是如何进行测算和评估的,但也能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投入是值得的。”刘瑞旗说。

  相似的“铁三角”

  2005年12月22日,北京昆仑饭店,随着刘瑞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合同文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恒源祥正式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家毛纺织类的企业赞助商,恒源祥也第一次与“世界品牌俱乐部”的跨国巨头们站到了一起。

  事实上,当1997年的刘瑞旗有机会随一个中国体育代表团出访瑞士洛桑,走进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办公室时,并不知道短短几年后,恒源祥就能够成为这项世界上最大体育赛事的赞助商。

  一家中国本土的毛纺织企业,斥巨资赞助全球体育盛会,最初并不被人看好。刘瑞旗向《商务周刊》坦承,恒源祥内部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投入成本太高,2000万美元的赞助费,以及2.5倍到3倍的后续推广费,对于恒源祥来说风险巨大。

  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奥运项目部总经理陈忠伟也承认,在当初的一次调研中,专家们也认为恒源祥品牌不可能国际化。根据1997年的研究数据,在美国和欧洲导入一个品牌的成本是6000万美金,第二年的品牌维护费用,美国是5000万美金,在欧洲要7000万美金,同时品牌在原有基础上需要不断拔高,这个提升成本大概又是1亿美元。

  “很多消费者都在网上提出疑问,为什么恒源祥要赞助奥运?”陈忠伟向《商务周刊》回忆道。

  在陈忠伟看来,恒源祥之所以要力排众议,签约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从企业层面讲,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前期调研和与奥委会的接触中,刘瑞旗和陈忠伟都对奥运会的品牌运作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陈忠伟曾注意到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调查,发现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不是可口可乐,不是微软,而是奥运,排在第二位的是国际红十字会,第三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给他很大启发:品牌不仅是代表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伟大的品牌代表着人类的梦想和全人类的精神。

  “现代奥运会为什么能持续百年,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关键在于其传承的是人类和平、公平的精神。”陈忠伟说,“这种品牌运作的理念对于希望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同样重要。”

  陈忠伟也到瑞士洛桑参观考察过国际奥委会总部,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做了深入研究。他注意到,奥委会总部的人员大概不到200人,却可以运作这项全球最顶级的赛事,原因在于奥委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他称之为“铁三角”:一角是国际奥委会,对所有奥运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开发拥有所有权;另一角是各大单项体育联合会,按照商业模式组织每个单项的国际比赛;第三角是国家委员会,可以在国际奥委会授权下在非奥运举办城市的国家进行商业运作,并申请承办四年一届的奥运会。

  此外,奥运会还有很多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支撑,组织架构非常庞大。“这保证了奥运会的推广和持续发展,把奥运组织延伸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整个运作延伸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奥运精神推广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并最终打造了最成功的奥运品牌。” 陈忠伟说。


1  
阅读数量(4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