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特稿 改组、改制、改造-南京纺织产业集团增强活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10月28日
(记者 刘树青)南京纺织产业(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全系统实行改组、改制、改造的“三改互动”,以此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企业增强了活力,从98年起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连续几年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效益成倍提高。2002年实现利税10282万元,同比增长100.6%,今年上半年利税达到6482万元。 南京纺织工业曾是地方工业重点之一,八十年代中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11,出口创汇占1/4。原有直属企业64家,职工6万多人,行业包括化纤、棉纺织、毛纺织、丝绸、针织、服装等。到九十年代初,南京纺织工业进入了困难期,全行业连续多年出现亏损,到96年资产负债率达到88%。 从96年开始,南京纺织率先利用国家在南京等城市进行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机遇,将全行业作为一个大企业实行改革调整,先后对全系统33家企业实施破产,8家企业关停并转,共核销债务近8个亿。同时通过资产优化、企业重组、推进改制,建立了各类型的改制企业36个。改制的初步成功,为企业的发展减轻了负担,提供了用武之地。南京纺织产业(集团)公司为此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即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品牌意识,与外资民资合资合作,真正把南京纺织做大做强做精。 高起点发展化纤行业。南京化纤股份公司是南京纺织产业集团的重点企业,从99年起,每年投入1亿多元实施技改项目,先后完成1400吨/年粘胶长丝工程、2800吨/年粘胶长丝国债项目、20000吨/年短丝技改工程及老长丝技改项目等。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三倍多,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目前公司粘胶长丝产能1.3万吨,短丝产能3万吨,浆粕产能5万吨,化纤公司净资产由98年初的2.69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亿元。日前,南京纺织产业集团又与奥地利三精公司合作,共同投资5500万美元,一期达到2.5万吨、最终达到生产10万吨的高湿模量纤维项目,填补国内新型纤维生产空白,提高整集团在化纤领域的赢利水平。 升级改造棉纺、印染服装行业。通过引入民资外资、注入高新技术。集团所属的漂染公司围绕“上技改、出新品、抢市场”的发展思路,从2000年起把商引资2100万元,建成4条纯棉宽幅印染生产线,形成了年产3600万米的能力,企业产品由涤棉为主向纯棉中厚织物及强力纱卡、强力府绸等多品种、多花色转化、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今年6月份,南京纺织产业集团又与香港华瑞合资成立江苏兰瑞集团,对原下属的工农兵集团实施购并。新公司已在南京六合雄州工业园征地500亩,动工兴建现代化厂房。整个合资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发展规模为年织造坯布2000吨,年产针织服装达1500万件。与此同时,南京纺织集团还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合资做大汽车面料产业。其下属的南京毛绒织物公司合资成立南京奥普织物公司,主要生产高档汽车装饰面料。通过对传统工业改造,激发了内在潜力。今年上半年整个集团仅服装产量就达663万件,同比增长42%,其中针织服装454万件,同比增长67%。 突出品牌和工业园建设。南京纺织产业集团拥有“工农兵”针织内衣、“友谊”服装、“长江卫星”毛纺、“金双强”棉纺等众多品牌。近年来,集团公司总经理沈光宇决心使品牌焕发青春,提出“老牌新品、情系大众”,组织大力开发大量新品,并推出适合年轻人功能化、休闲化的“地球人”品牌、适合儿童的“地球超人”童装品牌,以及“良霄”被单等,在国内已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不断增强南京纺织产业的发展活力,集团公司还将在“十五”期间内重店建设“南京江宁纺织新兴科技工业园”等三大工业园,并且实施引进项目与“园区”建设相结合,逐步在园区内形成南京纺织发展的经济圈、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群和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产业链,提高南京纺织的核心竞争力。

1  
阅读数量(6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