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三月北京BISMA为缝制行业开局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13日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进入2005年,原本认为配额结束给中国服装带来巨大机遇的乐观估计却被接二连三的新的配额限制谈判打了当头一棒,使得气候偏暖的2005年成为缝制设备行业淡季最长的“寒冬”。

  在国内市场受阻的情况下,企业营销的新方向:一向海外扩张,二向终端用户推进。由于中国受到配额限制,国际市场的订单大量转向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孟加拉国甚至蒙古,海外市场对缝制设备的需求增长。另一条路就是更多地贴近终端用户,向终端用户提供成套设备和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国内诸多大企业在2005年纷纷设立区域总部或区域分公司,既服务经销商,也便于向大用户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区域展迎接产业转移

  由于区域展基础薄弱、时间短,市场空间小等原因,大多数区域展的效果不甚理想,只有在大区中心北京和广州举办的展览会才比较成功。从制造格局来看,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在不断地向北方和中部地区转移。

  时瑞公司选址北京举办BISMA,就是为产业转移做准备、打基础,并以展览会提高北方的设备配套能力,进而推动北方服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一动向引起了中国服装协会和北方各省服装协会的热情支持。

  回归理性的缝制设备市场开局

  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都已结束,2006年的缝制设备市场将走出“大起大落”,回归理性。BISMA定位为北方的核心展,参展对象主要是国际品牌、国内骨干品牌,以及在北方地区有销售或准备大力开发北方市场的新兴企业;参观者主要是服装等下游缝制设备终端用户。BISMA2006主流品牌的参展率达到80%以上,包括重机、兄弟、杜克普、百福、力克、格柏、日星、高林、金轮等“一线主流品牌”悉数参展。这既体现了主流品牌对BISMA的信任,也体现了对北方市场的重视。

  BISMA与CHIC同期举行,大量的服装制造企业云集北京。而主办方提供班车、住宿等服务,为服装企业参观BISMA提供极大的方便。随着国内产业转移的深化,北方地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互补性和互动性都在加强,BISMA面向日、韩、俄、朝、蒙等国缝制设备市场的功能将逐步强化。对近年突飞猛进且航班比较方便的印巴孟等南亚市场也形成较强的辐射能力。BISMA的最大特点是面向终端用户。终端用户是BISMA观众的第一大类,这正符合了缝制设备企业要更多地向终端用户靠近并提供服务的要求。BISMA将在这一方向上坚决地走下去。

中国纺织报     李学禄


1  
阅读数量(51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