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2005中国会展喜忧参半(上)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05日

  2005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中国会展业规划蓝图,这是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目标。2005年,成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分水岭。虽然,中国会展的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中国会展业的目标已定、蓝图划定、方向已明。2005年是中国会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中国步入会展大国

  近年来,中国展览业总规模连续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全国上规模的展览场馆有150多座,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有3000多个,广交会、哈洽会、乌洽会等大型综合性展览会,北京国际机床展、中国纺织机械展、中国汽车博览会等专业性展览会,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贸易展览会。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指出,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展览从业人员队伍看,还是从展览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看,中国展览业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中国正在步入展览业大国的行列。

  但是,从效益、质量、水平等方面来看,中国展览业还不够成熟,“小、乱、散、差”的情况比较严重。展览活动的地域、行业分布很不均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展览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行为规范化程度不高,展览行业服务等相对滞后。同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展览业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必须更多地按照国际展览业的规则办事,在与国际展览业界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实践中经受考验,求得生存发展。

  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展览业正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量变积累即将发生质变的阶段。当前发展展览业最需要注意的是,正确认识展览业的作用,发展展览业一定要求真务实,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打造会展中心城市,需要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稳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果脱离实际情况,大家相互攀比,甚至打造所谓形象工程,只能造成资源浪费、社会成本增大,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展览业的持续发展。

  发展展览业既要强调同业竞争,更要强调合作,只有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实现共赢。无论是国内展览业界的合作,还是与国际展览业界的合作,都要注意提升合作层次,从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和树立品牌的战略出发,从简单的办展合作向信息交流、品牌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开发等高层次合作发展。

  未来的“四化”蓝图

  在2005年年初举办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展览业要走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这是几十年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的中国展览业发展目标。

  随后,在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展览业“四化”的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万季飞提出,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四个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国展览业发展的规模、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发展,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健全展览业法制建设,规范展览市场秩序,创造展览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展览业市场化发展,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展览业发展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从以行政导向为主转向以市场导向为主,增强展览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展览业产业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确立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重视展览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完善展览产业链,发展相关服务环节,健全展览业服务体系。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就是要从全球视角审视中国展览业,主动融入国际展览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展览合作,增强中国展览业的国际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会展业已有较大规模和相当实力。展览业总规模近年来连续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全国上规模的展览场馆有150多座,每年举办各类展览会3000多个。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展览从业人员队伍,还是展览活动数量和规模来看,中国都正在步入展览业大国的行列。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展览业全面参与国际展览市场竞争。在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扩大不仅使国外的资金、技术、专业管理人员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展览市场,有更多的机会介入国际展览市场。同时,中国对于服务业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少。

  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巨大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经济,专家预计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期能够保持7%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我国企业正在党中央的号召下,积极地“请进来”、“走出去”,与国际经贸界开展多方面的合作,这为展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万季飞认为,实现“四化”发展目标,需要展览业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全局。

  首先,求真务实,正确认识中国展览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展览业目前虽然具备了较大规模和一定的竞争力,但从效益、质量、水平等方面来看,还不够成熟,“小、乱、散、差”的情况比较严重。展览活动的地域、行业分布很不均衡,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其次,总揽全局,正确认识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发展展览业、打造会展中心城市,需要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稳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展览业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打造、维护全国展览市场的良好秩序。

  第三,开拓创新,努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展览业是服务行业,本身科技含量不高,能否在展览市场竞争中获胜并发展壮大,取决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怎么样。要积极创新服务手段,运用科学化的方法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

  第四,胸怀全球,全面参与国际展览市场竞争。对外开放的历史大潮不可逆转,中国展览市场与国际展览市场接轨是必然之势。中国加入WTO已经进入“后过渡期”,对于服务业的各种保护措施将逐渐被取消,中国展览业界将面临来自国际展览业界的更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生存,中国展览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五,团结协作,积极规范展览市场行为,推动展览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中国展览业,既要强调参与展览市场竞争,更要强调团结合作。

  第六,未雨绸缪,健全展览业服务体系。中国展览业的发展需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更要练好内功,打好进一步发展的根基。要加强展览业的理论建设,从对全国展览业和国际展览业的调查研究入手,剖析中国展览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要加强展览业的信息建设,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完善的展览信息统计、审计、发布体系,对于中国展览业良性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夯实基础,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展览从业人员。无论是做什么工作,人的素质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展览业界已经认识到培养专业性展览人才的重要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展览行业培训。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2004年初,商务部公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首次允许“外国投资者可以以外商独资的形式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可以在中国境内主、承办各类经济技术展览会和会议”。也就是说,以前只能在中国境内寻求合作伙伴的外资展览公司获得了在中国境内独立办展权。2004年下半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愈加引起国际的重视,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已经不可阻挡的走进了会展经济轮回。2005年,成为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国际商报


1  
阅读数量(32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