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正文

制定强制性国标GB18401意义和重要性

郭易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2日

  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出现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随着配额的取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对我们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控制手段转为技术贸易壁垒。德国提出的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欧洲部分国家的协会推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或欧盟提出的生态要求就是纺织业技术壁垒的具体事例。它把环保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为依据,并以进口国、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准绳,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其要求的商品实行限制或拒绝进口,以环保健康的合法理由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不可否认,这确实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形成了障碍。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技术壁垒,主要原因是它以标准的形式出现。这与以往的配额限量不同,表面上看很公平,符合标准就是合格产品,实质上是对我们出口纺织产品增加难度。例如,生态纺织品标准的考核项目繁多,多数项目无公开的检测方法。有不少化学物质,如某些杀虫剂、某些染料等在国内外早已不生产,且标样都难已购买到。按国际惯例,凡需控制的项目须有对应的检测方法,但无论是Oeko-Texstandard100,还是欧盟的Eco-lable标准,有不少项目中没有对应的检测方法,由制造商提交声明。即使有Oeko-Tex200,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提示,无可操作性,更谈不上结果的可比性。在国外声称合格的内容,对我们而言就需要提供检测报告。在检测方法不公开的前提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据报道,我国纺织品因绿色壁垒而受损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德国禁用偶氮染料的消费品法执行之初,曾对我国的纺织品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调研报告表明,国外技术壁垒造成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损失11.7亿美元。不仅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直接损失明显,而且间接损失也较大。为满足要求而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昂贵的检测费用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以偶氮染料为例,企业采取措施满足国外的要求,但选用替代染料及提供未使用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报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没有认识到价格后隐藏的技术壁垒,将技术壁垒误认为是价格原因,国外客户“物美价廉”的要求使得企业的成本支出大大提高。另外,企业对受阻的认知程度还不一致,对于达不到对方要求而没有签署的协议,企业没有意识到是技术壁垒在起主导作用,误认为是自己产品质量不高,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二、国内“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关注“绿色”、崇尚“绿色”也已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国内也兴起了“绿色消费”的浪潮。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怀疑室内装修中的有害气体而导致人的代谢功能失常,人们除了对建材提出了环保的要求外,对室内装饰用纺织品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01年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对纺织品中甲醛提出了控制,使甲醛超标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但该标准并未涉及其它内容。 前几年,在国外“生态纺织品”的强大攻势下,国内媒体上也接连发表文章,称我国的纺织品有害物质超标,甚至出现了“有毒服装”的称谓,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不安。消费者不了解,也不明白,以前什么问题都没有的纺织品和服装,为什么现在也有毒了?究竟人们该如何选择服装。

  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国外绿色壁垒的双重作用。在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绿色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它更有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它在成为各国在世界贸易向自由化发展过程中调整贸易关系、保护自身利益最重要手段的同时,也在顺应国际消费潮流、满足人们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害的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促使我们的消费者提高了对自身的保护意识,提高了企业生产生态纺织品的意识。从这点上讲,提倡生态对推动我们纺织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纺织产品中有害物质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五颜六色以及具有各种功能的纺织品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品的使用。可以这么说,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正愈来愈多地与各种化学品的使用相关联。由于很多纺织品服装长期直接与皮肤甚至口腔接触的特点,纺织品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的问题已成为人们除药品和食品外又一重点关注的领域。

  甲醛可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作为反应剂提高了助剂在纺织品中的耐久性,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印染助剂中,这些助剂自身游离甲醛及释放甲醛造成织物中甲醛超量。

  除甲醛外,纺织品中还可能含有其它的有害物质。例如,某些染料从化学结构上看不存在致癌芳香胺,但由于在合成过程中中间体的残余或杂质和副产物的分离不完全,而导致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又如,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载体可使纤维结构膨化,有利于染料的渗透。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载体。


1  
阅读数量(7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政策法规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