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通州区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打造休闲服饰产业

来源:中国服饰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服装历来是通州区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州共有服装企业45家,其中外资企业3家,资产总额66914万元,占全区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14.4%。而早在2000年1月就已创建、坐落于通州区西集镇内的通州轻纺服装服饰园区,历经3年的发展,更是成为北京“建设国际服装名城”项目的重头戏之一。
被确定为北京四个重点开发的服装产业园区之一的通州轻纺服装服饰园,凭借便捷的交通和已初步达到“八通一平”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提出了用5-10年时间,基本建成一个“中国·北京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业基地”。
-借市造市
目前,通州轻纺服饰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46公顷,目前已有12家服装企业入园,年产各类服装200万件(套),实现产值1.68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园区建成后3年内大约已投入了6000万元,保证了资金的到位,吸引了很多不请自来的服装企业。
2002年9月,轻纺服装服饰园被北京市命名为“北京国际服装名城———通州园区”,脑筋活络的通州人认为这是一个商机,立刻开始思考园区的建设方向。通州人将目标对准了奥运会。据通州区经济委员会李文惠副主任介绍:“近年来,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销售体育运动休闲商品的经营面积不断扩大,体育运动休闲商品在专业市场、专卖店、商场以及商业街的销售量及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基本接近目前世界水平。这一切都将使中国体育运动休闲服饰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体育运动休闲服饰市场在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成为企业发展赢利的新契机。”通州区于是确定了园区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今后新建和引入到园区里的企业当以体育运动休闲服饰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服装生产调整到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品结构上来。
规划指出,在商业区建设初期,要以营造市场和商业环境为重点,同时引进国内外体育运动服饰的知名品牌,尽快建立中国·北京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交易市场,以推介会方式,吸引国内外体育运动休闲服饰的知名品牌落户通州。
-筑巢引凤
园区历来实行“先抓招商,再求发展”的政策,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庆符说:“加入WTO后一些国外产业机构及企业的进入,既给我们带来冲击,也给我们创造了合资合作,引进资金、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已在园区落户的北京奔驰衬衫有限公司从1990年开始运作,1991-1993年初步形成了走合资之路的经营模式,与日本合作成立了三井株式会社,再加上自己原有的奔驰衬衫、阜成制衣,最终创立了“中日合资北京三佳时装有限公司”,既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又谋求了新的发展。
园区制定新规划后,鼓励区内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联合,特别要加强与奥运赞助商的合作。同时区领导认为申奥成功受益最大的是北京,北京市企业融入奥运经济的优势比较强,园区应加强与北京市企业招商引资合作,降低企业市场开发成本。
一直以来,通州的服装产业虽然做得比较成功,但眼光敏锐的通州区西集镇副镇长刘卫东还是注意到了问题所在:“通州服装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产品特色不鲜明;规模效益不突出;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通州区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通过改革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同时依托区内知名品牌企业,进行产品品牌的嫁接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其成为区内服饰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排头兵”,从而达到“以凰引凤”的目的。
通州人经过调查,发现体育运动休闲服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设计、档次、款式、花色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还有许多市场需要但尚未开发的商品,如供人们一次性使用的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介于运动休闲装和正装之间的服饰品类等等。于是通州人征得北京市政府的支持,积极与中央有关部门合作,组建中国体育运动休闲服饰流行趋势研发中心。力争从2004年开始,在通州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化体育运动休闲服饰流行趋势发布会”,逐步把通州建设成中国体育运动休闲服饰(面料、色彩、款式)三大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并举办展演活动,以期吸引更多更好的“金凤凰”。
-紧扣奥运
围绕奥运,善于经营的通州人做了一系列工作:迅速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取得联系,参与举办“中国·国际体育运动休闲服饰暨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运动休闲服饰节”;探讨为奥运会提供部分配套服饰;积极参加“迎奥运绿色服饰文化节”,包括体育运动服装博览会、科技发展与体育服装主题报告会、国际体育服装开发设计研讨会、现代体育服装设计大奖赛等一系列活动;向奥组委申请,争取申奥标识的使用权,作为北京体育运动休闲服饰的主商标;向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由通州区与北京市公交系统、社区服务机构等合作,使服务人员的服饰以体育运动休闲风格为主,树立公交车、出租车的奥运形象,扩大休闲服穿着领域。
-按部就班
通州人并不急于求成,他们制定了“两步走”的方针,给园区一个发展空间:2002-2003年为起步阶段,做好规划、政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现有园区的提升与发展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3-2008年为成长阶段,设施更加完善,成立以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为主题特色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建立来料加工保税仓库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建立零售、批发、物流、商流、配送中心等商业服务系统,达到不断提升园区的品位、档次,大力引进国内外体育运动休闲服饰名牌设计、研发和生产经营企业来园区落户,形成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
-宏伟蓝图
通过一系列措施,通州人将把通州逐步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业基地,力图形成南有“泉州”,北有“通州”两大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业基地的大格局。目前的基础上,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值翻三番,超过40亿元。吸引国内体育运动休闲服饰5-8个具有品牌、销售、技术、管理优势的大牌企业集团在基地中落户,逐步形成完整的体育运动休闲服饰产业链,涵盖整个设计、信息、生产、交易市场和监测机构。
抓住北京建设国际服装名城这一历史机遇,在充分发挥本地服装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以奥运为契机,以“体育运动休闲”的概念为切入点的通州轻纺服装服饰园区,必将带动通州其他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背景资料
通州区西集镇位于北京东南部,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距市中心35公里、首都机场25公里,京津公路、通香公路穿镇而过。西集镇素有“服装之乡”之称,服装工业也历来是通州区的传统产业,全区现有服装行业职工7809人,企业管理人员462人,现有服装企业2001年实现产值54754万元、销售收入50760万元、利润3238万元,分别占乡镇工业的7.5%、8.1%和9.5%。2002年全区服装行业出口创汇1339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作者:梁若韫)

1  
阅读数量(91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